由于演员分别讲德语和法语,所以它们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德扎”和“法扎”。 上法扎下德扎 不要觉得法扎海报丑 毕竟那是十年前非主流年代的作品 1979年,创作了《恋马狂》(就是那部“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全果出演的话剧)的英国著名剧作家彼得·谢弗爵士(Sir. Peter Shaffer)创作了话剧《上帝的宠儿(Amadeus...
小米是名副其实的意大利人,在法国和比利时打拼时,他拍过电视剧、做过编曲,都没什么太大成就,但自从演了这部剧,他的知名度和曝光率直线上升。 相比德扎,法扎塑造了一个更鲜活的莫扎特。他比德扎更桀骜自信,鲜少自我怀疑。小米塑造的满场乱飞、青春活泼的形象,也更符合莫扎特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 演莫扎特时,小米...
舞蹈:法扎的伴舞相当多,而且舞蹈动作难度远比德扎大; 音乐:法扎明显听着是现代流行音乐风,电子乐,摇滚乐,元素都很现代,尤其莫扎特老婆的姐姐出场曲跟太空漫步的曲子差不多。法扎里面结合了好多首莫扎特写的小曲子相当赞。还有一点就是法扎感觉没有...
无法评价两个的好坏,只是展现给我们的角度不一样而已。法扎让我学会对一些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放手,生活会更加美好。德扎则是对于莫扎特的挣扎很能感同身受,毕竟成长中,我们为了迎合整个社会都有很多不得已,只是,我没有莫扎特的洒脱可以真正的随内心或者。两个我都爱的不得了。
日扎、德扎、法扎的一点对比 以莫扎特为题材的音乐剧,我看过日扎、德扎和摇滚莫扎特(也就是法扎)。 个人觉得日扎的剧情比较紧凑,其中莫扎特与父亲和主教的冲突很明显,对神权和父权的拷问比较深刻。 德扎嘛,我觉得父亲和莫扎特的冲突弱化,更多的是相爱相杀、斩不断的羁绊;而且德扎的舞台设计非常可爱,背景很好看,不过...
法扎偏向于对莫扎特的另类解读,米扎特可以说从头浪到尾(咦),歌曲没有像德扎这么沉重的,仿佛是透过莫扎特纯洁活泼的灵魂展现那个世界,一切都那么美好,在巴黎碰壁的时候唱着清新的小黄歌,将死之际与萨列里合唱一曲活到爆……让人觉得,莫扎特能作出那样的曲子,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如此美好的。
比起德扎写出一个旷世天才的痛苦、自负与泣血,法扎用意乱情迷和摇滚乐元素塑造一个桀骜不驯的音乐顽童,“英扎”说了,别看莫扎特,别看大主教,看我萨巨巨! 左起为伦敦首演版萨列里,保罗·斯科菲尔德(Paul Scofield)饰演,百老汇版由伊恩·麦克莱恩饰演,以及电影版男主F.莫里•亚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 ...
法扎就全程很飞,因为落点不同,都很好,但是我觉得法扎更加优美,就更喜欢法扎。 德扎好严厉啊,那首反问第一次出来的时候就很震撼了,歌词本身,还有舞台表现。第一次很明确地直面了身边孩童,剖开自己。我觉得单放出来就很震撼了,再想想前面他是刚拒绝了主教,“再见啦大人,我就留在维也纳”,“现在我……自由啦”。
建议也去看看法扎~ 赞(1) 回复 cowabung🅰️ (nanananana) 楼主 2019-09-29 12:54:20 大表哥唱过万世巨星.. 中间bed戏码关灯两分钟~ 哈哈哈哈哈 建议也去看看法扎~ Sunflower🍷 吼! 法扎以前看过 我还记得米蹦蹦跳跳和炫酷的眼线 赞 回复 小迷糊 2019-09-29 13:08:03 一粒沙前几天上...
我看到一个“法扎”和“德扎”的评价,里面说,“德扎”里的莫扎特更挣扎,于是,我就去看了。 “德扎”全长两个半小时,好煎熬的两个半小时。并不是因为它不好看,而是因为我知道莫扎特的一生,我从开头看到他的快乐张扬就预感到了那时的张扬会成就他最终的疼痛。 但这煎熬的两个半小时没有辜负我,它打开了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