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古典美学产生和形成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德国古典美学的唯心主义性质 (三)德国古典美学的思想渊源 1.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关系 2.与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关系 ··· (更多) 丛书信息·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共280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史(全两册)》《中古...
蒋孔阳(1923—1999),四川万县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经济系,1951年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开始讲授文艺理论和美学课程。著有《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特征》、《德国古典美学》、《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美和美的创造》、《形象与典型》,《美学与文艺评论集》、《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等专著。曾任...
《德国古典美学》是一本20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蒋孔阳。内容简介 本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康德、费希特、谢林、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为代表所形成的一个美学流派。本书介绍了德国以康德、费希特、谢林、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为代表所形成的美学流派,它不仅以德国古典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就是德国古典...
#重印好书#《德国古典美学》目录:一、德国古典美学的产生和形成(一)德国古典美学产生和形成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二)德国古典美学的唯心主义质(三)德国古典美学的思想渊源 1.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关...
在德国古典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它的直接影响,在德国的文学和艺术发展进程中还相应地形成了与德国古典现实主义相并行的德国浪漫主义。 鲍桑葵 一、德国古典美学的产生 首先,德意志民族的内向、深沉、善于思辨的民族特征,为德国古典美学的产生准备了内在条件。
德国古典哲学 •1790年康德发表《判断力批判》,标志着德国古典美学开端 •1838年黑格尔《美学讲演录》三卷出齐,标志着德国古典美学达到高峰 •1842年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德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此外还有费希特、席勒、谢林、歌德等人 德国古典哲学 •恩格斯:•“德国人是一个哲学民族。”•...
以时间作为分期,分别为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十九世纪美学;二十世纪美学(上);二十世纪(下)。图书目录 序论 第一章康德的美学思想(上)第一节生平、哲学思想和美学概貌 第二节前批判期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过渡期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康德的美学思想(中)第一节...
[摘要]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发展显示出由美的艺术到艺术哲学的交错与转换。承接费希特由自我设置非我并统括非我的逻辑建构,谢林首先经由艺术作品的切入路径呈现出明确的客观性诉求。凭借“理智直观”这一特殊方式,谢林以理...
德国诗人贝希尔说歌德是对生活的一曲伟大的德语赞歌。» 古典主义的余晖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朱光潜说:歌德那多达143卷的全集乃是美学思想的一个极丰富和极珍贵的宝库,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恩格斯在谈到歌德和席勒时说:“歌德过于博学,天性过于活跃,过于富有血肉,因此不能像席勒那样逃向康德的理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