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春秋公羊传》之大义与微言:“微言”与“大义”之名,最初见于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其言曰: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其后,《汉书.艺文志》亦云:“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微言者,《汉书》李奇注云:“隐微不显之言也。颜师古注云:“精微要妙之言耳。”皆未达清人说...
“微言”与“大义”之名,最初见于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其言曰: 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 其后,《汉书·艺文志》亦云:“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微言者,《汉书》李奇注云:“隐…
“微言大义”一词,首出于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班固《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一般认为,微言,一指言辞简约,即《春秋》叙事、说理简约,一字褒贬;二指言...
【姜广辉论《春秋》的“大义”与“微言”】在姜教授看来,公羊学派与左传学派,穀梁学派相比,其理论特色主要并不表现在学者公认的“《春秋》大义”上,而是主要表现在“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思想以及新夷狄观几个“微言”上,恰恰是这几个“微言”构成了公羊学的理论支柱。孔子作《春秋》之后,《春秋》便成为...
孔氏认为,微言大义是共同的春秋之义,因表现形式的不同(显与隐)而分成大义与微言。 苏舆认为,《春秋》之微有二旨,其一为微言,如逐季氏而言又雩、纪季可贤等,及诡词移词之类,此不见于经,所谓七十子口授传指;其一为微旨,即事别美恶之细,行防纤芥之萌,寓意微渺,使人沉思返道,比类连贯,以得其意,所以治...
+春 秋 ,的 (大义 )与 (微言 )#"" 姜广辉 #秦 行国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G?$$H#" !!"摘!要#春秋时代#诸侯争霸#$霸%即$伯%#即争当$诸侯长%'历史上#虽有孟子等儒者对春秋史事评价过 低# 但孔子作)春秋*记载春秋大事#对齐桓公&晋文公主 盟之事给予了积极&正 面的评价#并 从这段...
慧与思想之光,以“大义”和“微言”形式总结其中的经验’“大义”主要有:“尊王”“尊周”,反分裂(选贤与能”,天下 为公;天下治理,“会盟”共商;倡仁道,鄙诈力等’“微言”主要有:“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新“夷夏”观等°《春秋》“大义”和“微言”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和价值...
微言大义与即器以明道——略论庄方耕与章实斋 考据学方兴未艾之际,有庄方耕存与与章实斋学诚。钱宾四谓庄、章二人“方其生,声名落漠,而终不能抑塞其后世之大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页五九五)。然论其二人之际遇,实不相同。董晋卿云:“庄先生存与以侍郎官立于朝,未尝以经学自鸣,成书又不刊版于世...
熊逸讲春秋|史书中的微言与大义|读懂中国历史围炉Talk 已订阅5259人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关云长挑灯清夜读《春秋》成为历史佳话。 《春秋》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 古人常用“春秋”二字代称历史,而历史事实中通常包含着“大义”,也称呼为“春秋大义”。通俗...
"会盟"共商;倡仁道,鄙诈力等."微言"主要有:"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新"夷夏"观等.《春秋》"大义"和"微言"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和价值,可以进行现代性阐发与转化: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推举贤能理政;文化上,促进文明交流与民族融合,维护文明延续发展与民族团结等,这些在当代都具有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