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是微生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对微生物的长期作用过程具有“记忆效应”,是微生物残体的主要生物标志物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微生物残体碳的来源。因此,土壤中氨基糖的变化可以用来指征有机碳的积累过程,定...
旱地土壤固碳以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为主,而稻田土壤由于长期处于厌氧条件下,降低了微生物分解,因此能够富集大量的植物残体碳。本研究结果与此观点并不完全一致。通过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微生物残体碳和植物残体碳垂直分布的影响,在0~10...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中的碳元素含量,有机质残体多,透气性好,温度在25〜30℃之间的土壤更利于有机碳的生成。下面甲图示意安徽省各
土壤有机碳(SOC)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中的碳元素含量,有机质残体多,透气性好,温度在 25∼30°C 之间的土壤更利于有机碳的生成。SOCD是指一定厚度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下面甲图示意安徽省各地形区分布,乙图示意1980~2010年安徽省1m厚度土层的土壤中有机碳密度变化。
分解植物残体碳 (RPM),微生物生物量碳(BIO),腐殖质碳(HUM)以及惰性有机碳(IOM)五个碳库,分析了长期配施作物秸 秆与猪粪对各组分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外源碳... Yanling Wang 被引量: 0发表: 2019年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同化碳的分配和累积特征 (MAOC)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及新的同化碳在各组分...
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会员依托广东省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氮磷添加试验平台,选取两种典型的亚热带人工林,即大叶相思林和尾叶桉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两种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在不同土层的变化及其对长期氮和磷...
1.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数量及其周转速度。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其主峰黄岗山海拔高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武夷山土壤...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如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回答8~10题。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一般来说,植物残体、根系和根系分泌物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贡献者。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壤的有机碳质量。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小流域属高原型喀斯特小流域,如表示意该流域表层土壤(0~20厘米)有机碳含量及密度与其他流域的比较。据此...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