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的100多年前,人们开始尝试动物组织的体外培养。随着细胞培养研究的深入,1980年代出现了原代组织体外培养的3D类器官模型,奠定了类器官研究的基础。2009年,由荷兰科学家Hans Clevers团队构建的首个可长期培养及传代的肠类器官诞生。目前,多种脏器类器官已被成功构建,包括小肠、胃、结肠、肺、膀胱、大脑、肝脏...
类器官(Organoid)是一种在体外通过3D培养技术,模拟正常(或疾病)状态下体内器官(或组织)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技术。简单来说,类器官就是三维细胞培养物,将干细胞培养在基质胶中,通过化学小分子抑制剂/激活剂、细胞因子、培养基添加剂等物质的共同作用,培养出与相应器官类似的组织结构。类器官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
类器官也可以用来监测治疗的进展。 ucl 的团队还从患有先天性膈疝的胎儿中培养出了类器官,这是一种挤压肺部并阻碍它们在子宫内正常发育的出生缺陷。他们将治疗前后从羊水细胞中培养的类器官进行了比较,治疗方法是在胎儿的气管中充气一个小气球。手术后,类器官看起来更健康,表明气球发挥了作用。ucl 团队的一员,生物...
比较来自三个不同患者的类器官,分别为PDO-001、PDO-002和PDO-003,在微流控装置和基质胶培养的图像如图4B所示。微流控类器官培养表现出基质胶中观察到的特征,PDO-001和PDO-002表现出腔/导管结构(图4C、4D),PDO-003形成紧凑的球状体(图4E)。3例患者的微流控类器官培养物均对上皮标记物E-钙粘蛋白、胰腺导管...
微重力类器官培养系统是一种利用微重力环境来模拟体内三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先进培养技术。它通过减少重力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促进细胞的三维生长和组织形成,尤其适用于类器官的培养。然而,在使用微重力类器官培养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培养系统的准备和校准 设备检查:确保微重力培养设备(如旋转生物反应器、...
器官芯片( Organs-on-a-chips)是一种利用微加工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上制造出能够模拟人类器官的主要功能的仿生系统。除了具有微流控技术微型化、集成化、低消耗的特点外,器官芯片技术能够精确地控制多个系统参数,…
微流控器官芯片培养中使用的泵技术,主要是微泵技术。微泵是一种能够在微尺度下精确控制流体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装置。通过微泵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实现对细胞培养液等流体的精确输送和分配,从而满足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微泵的工作原理基于微型机械结构或压...
类器官——培养皿中的微器官 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在体外环境下培育而成的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拥有类似真实器官的复杂结构,并能部分模拟来源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类器官可复制出已分化组织的复杂空间形态,并能够表现出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器官还有一个更严谨的定义,就是:“类器官是...
微流控器官培养套装是专门为细胞培养设计的微流体系统,集成了构建器官培养所需的所有组件。其优势包括精确控制压力与真空,快速在介质或药物之间切换,稳定且无脉冲流量,以及广泛的流速范围,从0.01 μL/min到5 mL/min。此外,套装还能创建复杂的流量模式,模拟生理条件。器官培养套装适用于多种领域,如...
Eco-M细胞/器官培养平台(OOC),支持微流控细胞培养的恒温及变温实验,标配环境仓、高精度温度控制器及微量精密进样泵,选配气体混合器、湿度控制模块,以及多路试剂自动切换阀门,允许用户预设并监控温度、气氛及湿度,适配市面上大多数显微镜,可手动进行空气/CO2混合,支持标准1/16英寸进液管。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自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