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移动木头以树立信誉”。它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具体指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采取了竖立木头并承诺重赏搬动者的策略。这一行为后来成为了一个象征,用来比喻通过实际行动来树立信誉、赢得他人信任的做法。徙木立信在拼音...
“徙木立信”字面之意,乃移动木头以树立信誉,后则用以比喻执政者或为人者通过实际行动,说到做到,以取信于人。此成语含褒义,主谓式结构,常在句中作谓语或定语,乃诚信之典范也。 在吾辈看来,“徙木立信”不仅体现了商鞅之智慧与勇气,更彰显了诚信在治国理政、人际交往中之重要性。今人当以此为鉴,注重实效与公...
徙木立信,拼音 xǐ mù lì xìn,意思是 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出自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还可以查询徙木立信读音 徙木立信的意思 徙木立信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徙木立信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徙木立信之举是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怎么读 徙木立信到...
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
徙木立信是一句中国古代谚语,出自《战国策·宋策》:“徙木立信,则君子毋入。”其大意为“若地头有信仰,君子就不应多嘴,不应亵渎神明” 即指凡事不要多嘴。 此语由“徙”、“木”、“立”、“信”4个字组成,其含义为: 徙:指搬移,表示把信仰搬移到别的地方去。 木:指树木,表示用树木来建立信仰的祠堂。
徙木立信释义: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徙木立信出处: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徙(移动)一根木头,就能立即知道它的质量好坏。比喻通过细微的迹象或行动,就能推断出一个人的品行或能力。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徙木立信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移动一根木头,就能判断出它的质量。这是因为木头的质量好坏可以通过触摸或敲击来判断。这个成语比喻通过观察人的细微行动或...
词语徙木立信 繁体徙木立信 拼音xǐ mù lì xìn 怎么读 【徙木立信】的意思 建立诚信于民的手段。参见「徙木之信」条。《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来源:-- 词典修订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徙木之信: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