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欧阳修对徐铉的篆书似乎并不太欣赏。他认为王文秉的篆书水平远超过徐铉,但徐铉因文学成就而名重当时。欧阳修对徐铉的复古努力持批评态度,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徐铉的篆书创新程度不够,且眼界不高。特别是对于徐铉传给郑文宝的摹本《秦峄山碑》,欧阳修认为与李斯的原文相去甚远,这可能是他对徐铉篆书评价较低的原...
徐铉篆书的“无燥笔”被楼钥视为“古法”的象征,其核心在于书写中腕力的自然运用,而非工具的人为改造。这种对“古法”的追溯,实为南宋士人对文化正统性的一种坚守。后跋则以追忆笔调展开,提及与汪逵(字季路)的二十年重逢,并慨叹“年号四改,时事可知”。此处“年号四改”指南宋光宗至宁宗年间(1190—1210...
由徐铉撰文并篆书。东晋许长史(谧)曾在茅山建宅修真,后得道仙去,宅所岁久堙没,唯留丹井存焉,人称"许真人井"。南唐徐铉过访茅山,瞻仰遗迹,感佩万分,题刻井铭一篇。井铭原在句容茅山紫阳观内,宋代以后毁佚。
徐铉篆书《许真人井铭》册,宋拓孤本,帖芯32cm×16.6cm。铭文原刻于江苏句容茅山玉晨观内的井栏之上,上海图书馆藏。 此井铭由南唐徐铉(917—992)撰文并书写。铉字鼎臣,扬州人。史载他十岁就能作文,与韩熙载齐名,有“韩徐”之称。他为各地道观写过不少碑铭文字,仅茅山就写了《复三茅禁山记》、《茅山紫阳观...
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大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人(今江苏扬州)。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后,在贬所去世。 徐铉擅长李斯小篆,也工于隶书,他与其弟徐锴是当时最杰出的篆书书法家,俱精通文字学,被称为“二徐”、“大小徐”,他...
徐铉(传)篆书《千字文残卷》,纸本,纵27.7厘米,横上90.5厘米,横下81.2厘米。黑龙江博物馆院藏。此《千字文》非徐铉真迹,实为宋人伪托。据《石渠宝笈》著录,此件篆文中有数处避宋代皇帝名讳或嫌名讳,如“匡”、“恒”、“桓”、“昚”等字均有改变。故知此件最早为南宋孝宗(赵昚)时伪托或临...
《题徐铉篆书帖》,乃宋代楼钥所书,其载体为纸本,形制为册页。此作纵向约 26.7 厘米,横向达 78.3 厘米。所书字体为行书,共计 21 行,洋洋洒洒 238 字。《题徐铉篆书帖》之释文内容丰富且引人深思。“舊見岸老筆談載騎省竵匾之說,近有敷原王季中、彥良,實襄敏諸孫。余及見其莫年,嘗問古人篆字...
赵明诚认为徐铉的篆书,如昆山之玉,不可多得 | 五代宋初文学家徐铉擅长李斯小篆,他的篆书线条健壮厚实,刚劲有力且粗细变化自然,笔锋直下不倒侧,起笔、收笔处笔锋形态尽显功力。字体圆润丰厚,笔法扎实沉稳,风格丰厚圆转。在保持篆书瘦长形态的基础上,融入隶书的扁侧笔意,使字体更具动态变化。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在...
南宋鄞县(今属浙江)人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 楼钥行书册页《题徐铉篆书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1行,238字 楼钥《题徐铉篆书帖》 钤有“钥”、“攻愧斋”等印 此跋是书于 徐铉篆书《项王亭赋》后的跋语 分前后两则 书写时间相距20年 前跋作于绍熙改元(1190...
楼钥此帖是书于徐铉篆书《项王亭赋》后的跋语,分前后两则,书写时间相距20年。前跋作于绍熙改元,楼钥时年54岁。后跋作于嘉定三年,楼钥时年74岁。跋中“骑省”即徐铉,宋代著名书家,精小篆,字鼎臣,开始在南唐做官,进入宋朝后,官当到散骑常仕。“季路”为汪逵的字,乾道进士,嘉定年间从太常卿做起,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