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航勋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查看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2年8月 - 2006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士导师:刘世勇 教授 2006年8月 - 2011年6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博士导师:Kenneth S. Suslick教授 2011年7月 - 2013年 2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但是,其本征脆性结构以及传感性能较差的劣势成为其进一步无线传感应用的瓶颈。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航勋教授课题组利用挥发诱导自组装技术和静电相互作用,在可拉伸乳胶薄膜中构建具有三维隔离结构的PEDOT:PSS导电网络,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可高...
徐航勋 教授 系执行主任 邮箱:hxu@ustc.edu.cn 实验室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xu 学习工作经历 2002—20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获第25届郭沫若奖学金 2006—201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材料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
#人物与科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航勋教授课题组:共价三嗪框架材料结构调控实现光催化过氧化氢合成反应新路径 @ChemBeanG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徐航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
最近,来自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王育才教授以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徐航勋教授的研究团队在Nano Letters上报道了一种iRGD肽修饰的红细胞膜(i-RBM)包被的氧化石墨炔(GDYO)纳米片(GDYO@i-RBM),其能通过在肿瘤组织原位产氧和增强血液灌注同时克服两种类型的乏氧,从而显著提高PDT治疗的效果(图1)。
但是,其本征脆性结构以及传感性能较差的劣势成为其进一步无线传感应用的瓶颈。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航勋教授课题组利用挥发诱导自组装技术和静电相互作用,在可拉伸乳胶薄膜中构建具有三维隔离结构的PEDOT:PSS导电网络,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可高度拉伸(~340%)导电聚合物薄膜。
最近,来自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系徐航勋教授以及生命科学院王育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Nano Letters上报道了一种超薄二维聚吡咯纳米片空间限域合成新方法并展示其在近红外生物窗口Ⅱ能够实现高效光热肿瘤治疗。他们首先以具有层状结构的氯氧化铁为模板,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航勋教授与@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新的光化学转印技术用于高效率、高保真、程序可控的转印过程。该光化学转印技术有望能结合当前半导体加工工艺实现柔性可延展无机电子集成器件的制备。O网页链接O网页链接 k收起 ...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航勋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全共轭sp2c连接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并成功实现了无金属光催化全解水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全共轭丙烯氰连接键不仅能够有效地调节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电子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反之,通过亚胺键连接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则不能实现全解水反应。此外...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航勋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全共轭sp2c连接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并成功实现了无金属光催化全解水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全共轭丙烯氰连接键不仅能够有效地调节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电子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反之,通过亚胺键连接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则不能实现全解水反应。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