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感激胡宗宪的赏识,却也担忧严嵩倒台之后自己的境遇。还未来得及动作,严嵩倒台,胡宗宪被诬陷入狱,徐渭只得落魄归乡。九死不得,随性半生 礼部尚书李春芳曾以60两纹银招徐渭入府,起初徐渭还以为自己得到了一个机会,准备大展宏图。哪曾想闲散惯了的人根本受不住那些繁文缛节,徐渭过的很是辛苦。“我看他就是...
徐渭在幼年时展现了神奇的才华,仅6岁就开始读书,9岁就能独立撰写文章,而在10岁时已成为当地备受瞩目的天才儿童。17岁的徐渭并未在功名上有所成就,甚至在3年后才勉强考上秀才,原因是他的八股文写得相当糟糕。徐渭一生参加了8次科举考试,除了取得这个秀才头衔外,一无所获。“潘老爷对您弟弟的才华非常欣赏,...
三十二岁时,徐渭第三次参加会试。这次他信心满满,写出了自认为最好的八股文。可是考试结果公布时,他的名字又一次不在榜上。这次打击对他的影响特别大,他开始质疑科举制度的公平性。一位同窗劝他:"青藤兄,莫要灰心,天道酬勤,来年再战。"徐渭苦笑着说:"科举之路,岂止是勤能致胜?或许我与功名无缘。"从此...
这样,尚在襁褓中的徐渭就这样过到夫人苗氏名下。苗夫人为人端正,对待徐渭也十分妥帖,对待他的吃穿用度、教习研读倒是比自己的孩子都要上心些。幼时的徐渭也展现出了神通的天资,6岁读书,9岁就可独立写文章,10岁就成了当地颇负盛名的神童。然而,“神童”的名号并不能挽救徐家的颓势,同年入不敷出的徐家...
不过,徐渭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个读书人,原本应该前途无量,但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最终未能如愿进入仕途。这对于一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二、科举与PTSD:才子背后的隐痛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士人实现理想、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徐渭在年轻时,曾多次参加科举...
📚 在绍兴的徐渭艺术馆中,我首次了解到这位悲情才子的坎坷一生。徐渭,一位既是书画家又是文学家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坎坷。📌 屡试不中的科举之路 徐渭自幼便以才名著称乡里,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却屡遭挫折。从17岁至41岁,他9次参加科举考试,除第2次因恳求主考官允许复试而破格成为秀才外,其余8次...
徐渭从小就展现了他天才的潜质,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八岁写文章被比作刘晏、杨修,十几岁时,就写出万字长文。这样的才子,考科举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解缙18岁获江西乡试第一名,19岁中进士第十名;杨慎24岁中状元。然而,徐渭终其一生也只是个穷秀才,连举人都没有考上。这么个大才子,为何屡考不中...
在此期间,徐渭除了科举不顺,生活中也发生了打击他的事情,家中财产被人抢占,妻子因病离世,一系列的事情对徐渭来说都是打击,此后他的性格更是孤僻,并且还多了份敏感和偏激。被人赏识,成为幕僚科举屡次不中,使得徐渭信心大失,而且还面对着家破人亡,徐渭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徐渭回乡开办了...
从文章第④段可知,徐文长作超长文章这件奇闻很快被传扬了出去,从此,徐渭就被人称为“徐文长”了。 综合以上内容,徐渭被人称为“徐文长”的来历可概括为:徐渭对科举仕途并不热衷,然而徐渭的两个哥哥逼他参加科举考试。第一次应考时,徐渭的文章虽然简短却精辟。然而,他在卷子空白处画画的举动,导致他被主考官批评为...
徐渭一生坎坷,文无法入仕,武无人赏识,自戕九次,然而老天都不愿意收他,享年73岁。文韬不俗,不善八股 快到60岁的徐鏓纳了一个年轻的妾室,她出身于婢女,没有娘家,同时怀有徐鏓的孩子。于是,他们省略了繁文缛节的仪式,匆匆忙忙地把她迎进了家后院。不久后她生下了徐渭,但仅三个月后,徐鏓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