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 (1407—1472)明朝大臣。初名埕,字元玉,号天全,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宣德八年(l43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侍讲。平生深究经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法、水利、方术之书,无不博览,尤好天象阴阳之道。然心多智数,热衷功名。正统十四年(1449)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人取笑嘲弄,隐姓埋名七年。天顺元年...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
要知道明朝律法明文规定,文臣无军功不得封爵。因此终明一代,获有封爵的文臣屈指可数。而徐有贞以武功伯的爵位,担任内阁首辅,堪称明代内阁官爵最高的官员。徐有贞一下子成了大明首辅,权势滔天。徐有贞掌权后和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逐渐疏远,甚至还结了仇。图注:影视剧中的明英宗 太监曹吉祥于是找了小太监,...
徐有贞(1407年-1472年),初名徐珵,字元玉,号天全,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中期的著名大臣,曾任内阁首辅。 生平经历: 宣德八年(1433年),徐有贞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正统七年(1442年),他上疏朝廷,提出关于兵政的五条建议,得到了明英宗的嘉许,但未被采用。 正统十四年(1449年...
徐有贞:一个因权力欲而陷人于罪的悲剧性人物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并存,仁人志士与权谋之士相随而生,亦正亦邪,形成了一幅缩影般的时代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有一个不得人心的人物引人注目,他就是徐有贞。徐有贞本是一位擅长科学治理的大臣,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治理了饱受人民之...
徐有贞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起初其名字并不是叫作徐有贞,而是叫作徐程。徐程于宣德八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了庶吉士,授予了翰林编修的职位,他身材不高,比较短小,但为人比较精明,多有智略,喜欢追求功名。此外,徐程还特别喜欢读书,涉猎广泛,像什么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类的书籍,其本人都无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当属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岳飞,而明朝也有一个冤案可以与秦桧冤杀岳飞案相提并论,它就是徐有贞以“意欲”冤杀于谦。正因为一手炮制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冤案,徐有贞被世人比作秦桧,那么,历史上的徐有贞到底是什么人,他又为何非杀于谦不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徐有贞,那就是“一个...
于是,石亨去找徐有贞,说出自己的想法,徐有贞随即拍手叫好,称此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当晚,石亨、曹吉祥等人聚集在徐有贞家中,密谋夺门一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们当晚便决定起事。张軏负责调集兵力入城,石亨负责皇城卫戍,准时打开长安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徐有贞等人直奔南宫,迎接明英宗复位。徐有贞直接将明...
徐有贞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人家在明宣宗时期就当上了庶吉士。庶吉士可不得了,那是大明的储相。可徐有贞从小徐混成了老徐,始终不得升迁,急得在家张牙舞爪。土木堡事变后,他以为立功的机会来了,急吼吼地提出“迁都”的建议,却被于谦一句“言迁都者该杀”,直接被打成了大白脸。后来徐有贞挖门盗洞,使劲...
《白话明史》·徐有贞传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王呈,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他长得短小精悍,富有智谋,喜欢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他无不深入研究。 当时天下承平既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却用兵不息,徐王呈为此很担忧。正统七年(1442),他上书提出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