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兵到失败,整个过程不过一个多月,徐敬业的反武复唐大业就此烟消云散。徐敬业的结局,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它揭示了在权力更迭的乱世中,人性的复杂和无常。徐敬业起兵的失败,标志着大唐旧势力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抗的落幕。这场起义的结果,不仅巩固了武则天的统治地位,也为她后来称帝铺平了...
“朝廷安危在此一举。长期以来,百姓们安居乐业,闻徐敬业起兵作乱,人人怨恨。值此关键时刻,顺乎民心,一鼓作气,定能取胜。若按兵不动,坐失战机,那可就要使天下民众大失所望了。这样不仅不能取信于民,假如朝廷另外选派将领来代替你,将军就无法解脱畏缩不进的大罪了。”李孝逸觉得有道理,便引兵前进,迅速...
战场上,徐敬业本来还占点上风,结果被武则天的军师玩了一手火攻。顷刻间,十万大军瞬间变成了"丧家之犬"。最后这位爷落得个凄惨结局:被自己的兄弟们背叛,人头还被砍下来当了"投名状"。这场起义,从开始到结束,连两个月都不到。徐敬业的失败,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预示着大唐即将进入武则天的时代。如果说历史是...
自起兵至败亡,全程仅一月有余,徐敬业的反武复唐宏业就此消散无踪。徐敬业的结局,不单单是个人之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此乃揭示了于权力交替的乱世里,人性的繁杂与多变。徐敬业起兵之败,意味着大唐旧势力末次大规模反抗的终结。此次起义的结局,不但巩固了武则天的统治之位,还为其日后称帝奠定了基础。
徐敬业在战略思维方面也犯了错误。而这一点导致徐敬业更大的被动。徐敬业造反之初,他的谋士提出了建议:认为徐敬业起兵毕竟对抗的是整个睿宗朝廷,所以想要达到推翻武后统治,拥护李显复辟,就得速战速决——谋士给出的具体操作方案就是徐兵直接进攻唐朝的东都洛阳。即便是武后带着李旦逃到长安,徐敬业也可以通过...
武则天得知徐敬业叛乱,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军三十万南下征剿徐敬业。武则天 徐敬业的军师名叫魏思温,颇有谋略,他对徐敬业说道:“你以恢复天子的权力为口号起兵,那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北进,直取东都洛阳,这样天下之人都会认为你是在救援天子,各州县都会响应你。”徐敬业麾下有一个人名叫...
公元684年九月,徐敬业于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他自称匡复府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他打出了“勤王救国,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的旗号。此外,徐敬业还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了一道檄文,就是那篇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拥兵十余万,一开始声势浩大,但是不到三个月就失败了,他本人也被...
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节选自《唐才子传》)【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 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 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
[百家讲坛]骆宾王参与徐敬业的起兵 写下《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50108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4) 静以修身 《百家讲坛》 20250107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3) 志存高远 《百家讲坛》 20250106 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2) 固本培元 ...
所以徐茂功之孙徐敬业起兵,得不到秦琼程咬金等勋贵世家的支持,是极其正常的一件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唐还没有灭,复也就无从谈起。 徐敬业起兵造反,实际是因为徐敬业等一帮犯罪贬官的失意者的一种投机行为,别说得不到秦琼程咬金的后人支持,就是朝中的正直之士,也对徐敬业的起兵目的持怀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