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上书讥讽武则天而入狱,后来又被降职为临海丞,因此参与到了徐敬业叛乱中。 武则天虽惜才,但对待谋反的人依然不会手软。武则天立即兵发两路进剿,一路是:让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另一路是:派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任江南道大总管,由东都出发以为增援,断徐敬业的江南后路。同时,对徐敬业等叛贼“追削...
镜花缘原文将徐敬业称为豪杰。这本身就是对其叛乱的一种否定。自古英雄豪杰辈出,但能成就大业的却不多。如同瓦岗寨的诸多豪雄,最后还不都是归了太宗麾下?水浒传108好汉,最后也全都进了朝廷的私囊,结局可悲可叹。因此,镜花缘虽然肯定了徐敬业造反的起因,却也写出了其英雄扼腕的悲剧。跟历史一样,徐敬业举兵十...
那么,徐敬业就是大唐刺史,为何叛乱的时候,能够拥兵十万呢? 徐敬业也可以称李敬业,他是大名鼎鼎的徐茂公的孙子,唐初绝对重量级的人物。李勣死后,由于儿子早死,所以徐敬业接了班,袭爵英国公。 徐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可是,李治死后,大权让武则天独揽,新皇帝李...
公元683年,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叛乱,其矛头直指武则天,指责她擅权越礼,试图恢复李氏的江山。此叛乱得到了不少对武氏不满者的响应,规模迅速扩大至十万人。武则天闻讯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镇压。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中途又增派大将军黑齿常之参与镇压。徐敬业错失先机后,屡屡出错,最终陷入绝境。在...
徐敬业作为骆宾王的伯乐,给了他一生抱负的前瞻,却又在短短的时间内覆灭。 要知道,骆宾王的前半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大起大落是最伤人心的。 我们不妨这样猜测,骆宾王老了,心也随着叛乱失败而死。因此,有了这样一则传闻。 骆宾王出家为僧,同期有位诗人曾被他点拨过。等诗人回过味来,又去寻时,老僧却已经不见踪影...
一、叛乱的起因:官场失意与权力的失衡徐敬业与骆宾王等人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当时官场普遍存在的现象。武则天的统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她对权力的集中与对异己的打压,使得许多有才之士在官场上遭遇挫折。徐敬业与骆宾王等人被贬谪,正是这种权力失衡的体现。在这场聚会中,失意的官员们彼此倾诉,...
叛乱平定 徐敬业虽然拥有10万大军,不过是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况且他的核心集团都是仕途不顺利的低级官员,一群志大才疏之人,名头最响亮的骆宾王也只不过是个文人,再加上他战略失误,这场叛乱仅持续了40多天便被平定。事实证明,武则天的用人确实高明。李孝逸确实不懂军事,一失利便畏惧退兵,也多亏魏元忠确实是...
正好在当时眉州刺史徐敬业和他的弟弟以及一大批高宗旧臣因事被获罪,他们都被降职。说来也是凑巧,他们在扬州聚会,都因为失去官职心中不满,因此密谋叛乱。其中魏思温作为他们中的谋士指挥他的亲信也就是监察御史主动要求出使江都地区,然后让手下告密告说武则天党派的扬州长史陈敬之密谋造反。陈敬之因而入狱,不久之后...
看看,镜花缘是如何描写这段叛乱的,以及徐敬业和骆宾王最后的处境到底如何。 镜花缘原文将徐敬业称为豪杰。这本身就是对其叛乱的一种否定。自古英雄豪杰辈出,但能成就大业的却不多。如同瓦岗寨的诸多豪雄,最后还不都是归了太宗麾下? 水浒传108好汉,最后也全都进了朝廷的私囊,结局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