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公开信发表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周扬一伙心里也害怕了,他们把责任一股脑推到徐懋庸身上,批评他给他们惹了大祸,是“无组织无纪律”,破坏了与鲁迅的团结。徐懋庸当然不服,于是,与周扬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说他在信中的意见,就是他们的观点,强调是代表他们与鲁迅发生的交涉。徐懋庸读了鲁迅的...
没过多久,徐懋庸就收到了鲁迅先生的回信。这也是他们二人4年友谊的伊始。两年后,经过任白戈的介绍,徐懋庸加入到了"左联",也有了可以近距离了解接触鲁迅的机会。后来,因为任白戈的身份暴露,加之左联的领导成员被捕,徐懋庸临危受命,成为了左联的书记。本来徐懋庸认为,这将是他与鲁迅关系进一步精进的伊始,但这...
题目“敌乎友乎,余惟自问”八字,乃是徐懋庸在鲁迅去世时,敬献的一副著名的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表达了他热爱鲁迅却受到误解甚或诬陷而问天无语的悲愤之情。 我们知道他,缘于鲁迅。年仅二十六岁的作家徐懋庸,不知深浅地写了一封与他一生崇敬的鲁迅意见相左的信,引来了鲁迅的一篇著名...
《绍兴历史名人》有提及, 徐懋庸,原名茂荣,是现代作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富的经历。出身于贫苦手工业家庭的徐懋庸,在早年就经历了因家贫而辍学的困境,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多个小学任教,并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还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徐懋庸的人生轨...
让徐懋庸想不到的是,毛主席不仅接见了他,解决了他的问题,还亲切地关心他的个人生活。对此,徐懋庸的心里十分感激。1938年8月1日,抗日军政大学举行了建军节纪念活动。当天,毛主席来到抗日军政大学,并讲了话。随后,毛主席又和大家一起吃了饭。席间,在见到徐懋庸时,毛主席问:“你结婚了没有?”听了毛主席...
周扬、冯雪峰、徐懋庸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1938年5月23日下午,在延安凤凰山麓窑洞,徐懋庸与毛泽东有过一次重要谈话,是关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问题,尤其是有关抗战文艺“两个口号”争论的是非功过问题。笔者的《民国清流》第二卷,提及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批评了徐懋庸及“四条汉子...
在花园坊106号时,徐懋庸与曹聚仁贴邻相处,据说他常从自家的阳台一脚跨到曹家的阳台,然后两人便倾谈至深夜。107号楼的三楼是曹聚仁之前花了二百元买下的,原租客走后,他便邀请徐懋庸夫妇搬到曹家楼上居住。于是,徐懋庸便成了他的房客,二人相知更深,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徐懋庸颇受曹聚仁照顾,曹聚仁时任大学...
这年暑假,刘蕴文带徐懋庸乘船回到黄岩她的家中,刘蕴文的父母想要女儿嫁给黄岩人,不出县,对于徐懋庸这个“外乡人”信不过,不同意女儿与徐懋庸结婚。刘蕴文很坚决,对徐懋庸一往情深,刘蕴文父母终于同意了。在家中的小阁楼上设了洞房,让他们成婚。 1932年下半年,徐懋庸从一日本杂志译了一篇印度介绍爱国女诗人奈都夫人...
作家介绍 徐懋庸(1911-1977):上虞下管人。早年参加大革命运动。后到上海,与鲁迅相识。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常委、宣传部长、书记...展开个人作品 文艺思潮小史 暂无评分 译文 暂无评分 徐懋庸回忆录 暂无评分 人的哲学 暂无评分 人的远景 暂无评分 徐懋庸杂文集 暂无评分 打杂集 暂无评分 从...
就在这年春天,徐懋庸加入了“左联”,这是他一直向往的。用他的话说,他因此“同鲁迅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左联的组织关系,因为鲁迅是‘左联的委员长。”《鲁迅日记》 记载,这年5月10日,鲁迅“由林语堂邀夜饭,晚往其寓……同席十人”。徐懋庸亦在其中。林语堂当时正在办 《论语》 半月刊,举行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