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徐刚&兰州大学曹靖课题组联合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Angew. Chem. Int. Ed.,2023, 62, e202313833)。 前沿科研成果 原位分解的有机金属硫属化合物(OMCs)钝化钙钛矿缺陷 有机金属硫族化合物(OMCs)是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OMCs的结构特征是金属硫无机层被共价键合的有机官能团夹在...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是中科院直属事业单位,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于 1960 年创建,是中科院优秀研究所。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及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250 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和奖励,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徐刚&兰州大学曹靖团队在Angew合作发表了题为“Directional Defect Management in Perovskites by In Situ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etal Chalcogenides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开发了一种定向钝化策略,采用二维(2D)材料Cu-(4-巯基苯酚) (Cu-HBT)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徐刚以及王瑞虎研究员在《Adv.Mater.》上发表了题为“Flexible Porous Organic Polymer Membranes for Proto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的论文,该文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硫脲基聚合物薄膜的质子场效应晶体管。这种新颖的聚合物薄膜具备良好的灵活性以及稳健性,使得基于多孔有机聚合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徐刚课题组与李春森课题组,北京理工大学王博课题组和京都大学北川进课题组组成合作团队,在爆炸物检测材料研究获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上。 传感器是智能时代万物互联的桥梁,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环境、零售业务流和国防...
2013年11月,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物构所工作,任研究员,青年创新课题组长。迄今已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近40篇。作为负责人曾承担了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等。 获奖情况 JSPS Research Fellowship, 日本学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徐刚&兰州大学曹靖团队在Angew合作发表了题为“Directional Defect Management in Perovskites by In Situ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etal Chalcogenides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开发了一种定向钝化策略,采用二维(2D)材料Cu-(4-巯基苯酚) (Cu-HBT)作...
福建物构所 徐刚课题组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测试中心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测试中心成立于2001年3月份,测试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共享测试仪器资源和对外开放服务机制、对仪器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为我所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同时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为提高全所创新技能...
徐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1999-2003年 华侨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学士学位; 2003-2008年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 2008-2013年 博士后 2013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课题组长。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瑞虎课题组和徐刚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基于柔性多孔有机聚合物膜(POPM)的质子-FET。通过1,3,5-三(4-氨基苯基)苯和对苯二硫脲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类POPM,其丰富的网络结构和广泛存在的氢键能够有效的“锁住” H 3 PO 4 分子,在常温(25℃)高湿(98% RH)下其质子电导率可达2.8×10 -3 S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