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读双音节词的时候,重音一般落到最后一个字上,因此如果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交叉或相粘,读起来就会有抑扬顿挫的作用,而不用管第一个字,双音节最后一个字恰恰就是整句诗的第二、四、六个字,正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规则。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诗人确实也发现一、三、五字的平仄对整诗节奏影响不大...
难道明代的真空禅师会不懂这点吗?肯定懂,他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由此可知他《贯珠集》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指的就是格律诗的第一至第六个字的平仄,而跟押韵没有任何关系。再说若指押韵,也不会只讲一三五,二四六而漏掉七、八句。现在再来读读真空禅师的这句话:“平对仄,仄对平,...
七律的平仄格律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律与五律相似,七律是五律的扩展,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关于七律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律平仄又可以分为:1、仄起式。2、平起式。 仄起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或: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通过以上规则,我们可以看出七律的平仄格律具有严谨的规律性。在创作七言律诗时,遵循这些规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和谐、韵律优美,同时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当然,在实际创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
白雪 宝鼎现 被花恼 碧牡丹1 遍地锦 鬓边华 薄幸 步蟾宫 卜算子 卜算子2 卜算子3 卜算子 卜算子5 卜算子6 卜算子7 步虚子令 采莲令 采莲子 采绿吟 彩鸾归令 采桑子 采桑子1 采桑子2 采桑子3 侧犯 茶瓶儿 钗头凤1 钗头凤2 长命女 长生乐 长亭怨慢 ...
1(甲种句)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乙种句)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丙种句)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丁种句)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和律诗大都以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为常例。 七言绝句和律诗大都以平起平收首句入韵为常例。
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相替,二是相对,三是相粘。1、相替:指在本句中,相邻音节点上的字,平仄交替。 如:“白日依山尽”。分三个音节:白日——依山——尽。相邻两个音节是“白日”和“依山”,它们的音节点上的字是“日”和“山”平仄声交替。“尽”是单字音节,自成音节点,所以也...
当“仄仄平平仄”在句尾的时候,意味着押韵的二、四句或者一、二、四句都是仄收律句,即:仄起不入...
鸿雁几时到,(格式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现在变为了平仄仄平仄。鸿,在第一个字上,可平可仄。几是在第三个字上,也是可平可仄。也就是说这个句式变成了仄仄仄平仄。) 江湖秋水多。(格式本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因为上一句变成了仄仄仄平仄,所以,这一句的第三个字,变成了平平平仄平。这种情况,属于对句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