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相感通传 (唐)道宣 古籍·子部·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唐终南山澄照大师。兼通三藏。而精于毗尼。亲承昙无德宗。横弘竖扬。天下释氏之徒。不失僧伽之所以为僧伽。犹之春行大地。万物咸被其泽。而其弘扬依开显扶谈之意。令诸学者域心于圆极之乘。圣僧宾头卢尝为现身。以佛灭已来弘律第一称之。
以为一卷。律相感通传是也。是传传于本邦尚矣。惜其印本未免有鱼鲁之谬。近有僧高淳元者。得诸本对挍。将欲重梓行之。来谒予序。昔大慧禅师常读是传。往往以传中事。自奉示人。盖追仰大师也。今或有不信是传辄生诬谤者。所谓欲踰日月。多见其不知量也。是传之行固不俟予言。但佳元好学萠志于扶...
“律相感通”分別突出了此書問佛事(=感通)與論律相兩部分的內容,較之前的舊題更加合理。乾道九年(1173),行霆撰《重編諸天傳》談及韋馱天,言“律師述《靈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二傳,備載其實。”[66]此處“律相、感通二傳”,或是...
以为一卷。律相感通传是也。是传传于本邦尚矣。惜其印本未免有鱼鲁之谬。近有僧高淳元者。得诸本对挍。将欲重梓行之。来谒予序。昔大慧禅师常读是传。往往以传中事。自奉示人。盖追仰大师也。今或有不信是传辄生诬谤者。所谓欲逾日月。多见其不知量也。是传之行固不俟予言。但佳元好学萠志于扶...
最新:律相感通传 分享到: 立即阅读 章节目录 听书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 (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并附有天人交迹勤勤嘱累之事。
律相感通传 唐 道宣撰 重刻律相感通传序 唐终南山澄照大师。 兼通三藏。 而精于毗尼。 亲承昙无德宗。 横弘竖扬。 天下释氏之徒。不失僧伽之所以为僧伽。 犹之春行大地。 万物咸被其泽。 而其弘扬依开显扶谈之意。 令诸学者域心于圆极之乘。 圣僧宾头卢尝为现身。 以佛灭已来弘律第一称之。
律相感通传 (1 卷) 〖唐 道宣撰〗 No. 1898 重刻律相感通傳序 唐終南山澂照大師。 兼通三藏。 而精於毘尼。 親承曇無德宗。 橫弘豎揚。 天下釋氏之徒。 不失僧伽之所以為僧伽。 猶之春行大地。 萬物咸被其澤。 而其弘揚依開顯扶談之意。令諸學者域心於圓極之乘。 聖僧賓頭盧嘗為現身。 以...
律相感通傳是也。是傳傳於本邦尚矣。惜其印本未免有 魚魯之謬。近有僧高淳元者。得諸本對挍。將欲重梓行之。 來謁予序。昔大慧禪師常讀是傳。往往以傳中事。自奉示人。 蓋追仰大師也。今或有不信是傳輒生誣謗者。所謂欲踰日月。 多見其不知量也。是傳之行固不俟予言。但佳元好學萠志于 扶宗...
以为一卷。律相感通传是也。是传传于本邦尚矣。惜其印本未免有鱼鲁之谬。近有僧高淳元者。得诸本对挍。将欲重梓行之。来谒予序。昔大慧禅师常读是传。往往以传中事。自奉示人。盖追仰大师也。今或有不信是传辄生诬谤者。所谓欲逾日月。多见其不知量也。是传之行固不俟予言。但佳元好学萠志于扶...
《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并附有天人交迹勤勤嘱累之事。据原本十卷删约成一卷。此传在流通过程中,转载传抄多有误作,特别是砖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