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起草与诏令撰写:翰林待诏需代皇帝起草诏书、敕令及重要公文,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政治敏锐性。例如唐代张九龄曾任翰林待诏,参与机要文书拟定。 艺术侍从职能:部分待诏专精书画、棋艺或天文,如唐玄宗时期的吴道子以绘画才能任待诏,负责宫廷艺术创作。 典籍管理:明代翰林待诏需整理、校勘皇家藏书...
彼时李白四十二岁,他敏捷的诗才深得唐玄宗青睐,令其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可这并不是李白所愿。“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他有济天下苍生的大志,可玄宗只把他看作为其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李白才不得用,由因其傲慢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又屡遭权贵排挤,唯有借酒浇愁,也渐渐有了归隐之心。
翰林始创于唐玄宗,起初只是个闲散差事,不讲官阶,更没有官署,说白了就是陪皇帝玩耍、解闷的,当时流行的叫法是翰林供奉、翰林待诏。李白之所以能成为翰林待诏,不是因为他参加科举中了进士,而是因为唐朝诗风大盛,上到王宫贵胄下到市井歌姬,人人都喜欢附庸风雅、吟诗作赋。唐玄宗是个自我感觉甚好,好折腾,也能...
历史官职> 翰林待诏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置,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其后,以中书省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演为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又,翰林画待诏亦称翰林待诏。
翰林待诏:这是翰林待诏中的中级级别,主要负责协助翰林学士完成各种任务。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政治智慧,以便更好地为皇帝服务。翰林待诏的地位相对较高,但在整个官僚体系中,仍然属于较低的级别。翰林待诏学士:这是翰林待诏中的最高级别,通常是由翰林待诏中的佼佼者晋升而来。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和...
2. 待诏翰林不就是被皇帝召唤在身边的人嘛,那得多厉害呀!就好比武林高手被皇上特邀进宫当侍卫,多牛啊!像王维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嘛。 3. 哎呀,待诏翰林意味着有机会亲近皇帝呀,这多难得!就好像中彩票一样,可不是谁都能有这运气的。像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不也当过嘛。 4. 待诏翰林,这可是个超级特别的身份呢...
据《草堂集序》记,李白入宫面圣,唐玄宗亲自下阶迎接,如同是见了绮、皓(指商山四皓,汉代著名贤人)。用七宝床来赐食,亲手调和羹汤来给李白吃,并把李白安置在金銮殿,封为翰林待诏,也称翰林供奉,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那么,翰林待诏、供奉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早在汉朝,皇帝可以不受限制地召见有一技之...
翰林待诏是唐代翰林院中的一个官职,其起源可追溯至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即帮助皇帝处理文书事务以及进行文学上的应和。这一职位由“翰林”与“待诏”两部分组成,其中“翰林”指的是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皇帝可以随时传唤来共商政事;“待诏”则意味着等待皇帝...
《文待诏题跋》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作品,共两卷。待诏,这一古代官职,最早出现在汉代,用于征召那些没有正式官职但有特殊技能的人。到了唐代,翰林院成为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的聚集地,这些人被称为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的批答和应和文章等任务。到了玄宗时期,翰林待诏正式成为官职名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