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待制官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选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省,以备咨询政事,为待制官之始。高宗永徽(650—656)以后,以学士、文人待制; 玄宗先天(712—713)时以京“清官”及“朝集使”六品以上,每日两人随仗待制;开元十四年(726),令百官更直待制;德宗建中二年(781)令中书、门下两省分置三十员...
侍制和待制是两个不同的官名。侍制是古代官员头衔,早唐为皇帝咨询近臣的称号,晚唐至宋朝时成为高级官员的头衔,位于学士、直学士之下。待制,官名。唐置,为文学侍从官。唐制,翰林学士缺,则从中书舍人、给事中、侍御史中选拔一人为学士,加“侍制”名义;缺学士而不得已命之。翰林缺学士,学士缺...
在宋代,天章阁待制是皇帝文学侍从官的一种,属于从四品官职。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日常轮值听候皇帝召唤,以及陪从皇帝应酬诗文,地位在龙图阁待制之下。天章阁是皇室的藏书机构,庆历七年设立了天章阁学士和直学士职位,天圣八年又增设了天章阁待制。这些职位的官员除了负责文学侍从的职责外,还可能承担其他宫...
官名。唐高宗永徽年间,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制于武德殿西门;唐代宗永泰时勋臣罢制无职事的都待制于集贤门。以后成为定制,以文官六品以上更为更直待制,备顾问。宋朝各殿阁皆设待制官,位在直学士下;辽金元明都设翰林院待制;清朝废。 待制相关 司风令史
出自元马祖常的《贡仲章待制宠和次韵》 拼音和注音 gōng yún guāng yǐng dù jiāo qiáng , dài zhì guān gāo bú shi láng 。 小提示:"宫云光影度椒墙,待制官高不是郎。"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是:(名)错误;过失:好意帮他,反倒说我的~|他总在背后说别人的...
历史官职> 集贤院待制 官名。唐永泰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三十人,以备咨询。崔佑甫为相,建议文宫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为令•正衙待制官每日二人。元集贤院亦置待制一人,秩正五品。 集贤院待制相关 训士 训方下士 训方中士 ...
宝文阁收藏了宋仁宗御书,御制文集和宋英宗御书,宝文阁待制是负责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除日常轮值外,还要随时随地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宝章阁待制相当于现在跟主席一起出席,贴身侍卫!宝章阁待制是宋朝的官职。经筵制度 宋代皇帝文化素养普遍较高,能文能书、或吟咏诗,或丹青作画。每个皇帝死后都建阁收藏其生前御笔、御制,如宝章阁、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等宋代于官、差遣之外,又有“职”之名目。“职”为“职名”省...
历史官职> 天章阁待制 官名。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 置,以他官兼任,掌侍从备顾问,有所献纳则请对或奏对。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从四品贴职。南宋因之。 官名,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置,以他官兼任,寓直于秘阁,与龙图递宿,寻命范讽、鞠咏充职。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天章阁学士”条...
出自:[元代]马祖常所作《贡仲章待制宠和次韵》 拼音:gōng yún guāng yǐng dù jiāo qiáng , dài zhì guān gāo bù shì láng 。 诗句:宫云光影度椒墙,待制官高不是郎。 繁体:宮雲光影度椒墻,待製官高不是郎。 《贡仲章待制宠和次韵》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