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影像叙述对社会记忆的承载和表述方式等问题,一直以来被“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的功能论所取代,其在过于强调影像本体论特征的同时,忽略了影像承载社会记忆、对社会记忆的表达、对社会记忆的塑造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有关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的论述,大多以现状描述为主,表现为对创作实践的...
本书旨在通过富有范例意义的影像叙事作品,探究影像与话语、图像与故事的讲述、记录与影像中的音面关系、历史的再现与虚构、艺术表现和证词记忆之间的张力,以及影像的美学效果与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揭示作为社会自我表述的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自我重塑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之间的多重关联。本...
本书旨在通过富有范例意义的影像叙事作品,探究影像与话语、图像与故事的讲述、记录与影像中的音面关系、历史的再现与虚构、艺术表现和证词记忆之间的张力,以及影像的美学效果与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揭示作为社会自我表述的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自我重塑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之间的多重关联。
本书旨在通过富有范例意义的影像叙事作品,探究影像与话语、图像与故事的讲述、记录与影像中的音面关系、历史的再现与虚构、艺术表现和证词记忆之间的张力,以及影像的美学效果与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揭示作为社会自我表述的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自我重塑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之间的多重关联。 上架时间:2015-12-01 00:00:00 ...
本书旨在通过富有范例意义的影像叙事作品,探究影像与话语、图像与故事的讲述、记录与影像中的音面关系、历史的再现与虚构、艺术表现和证词记忆之间的张力,以及影像的美学效果与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揭示作为社会自我表述的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自我重塑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之间的多重关联。 作者简介 ··· 王艺涵,1981年5...
第一章 社会记忆:荒漠与废墟 第一节 纪录片中的话语与空场 第二节 作为社会记忆索引的空场和废墟 第三节 “紧缩”的空间:创伤记忆的表达 第四节 记忆话语的可视性转化 第二章 可见的与可说的 第一节 静止的摄影图像:拒绝艺术表现的见证 第二节 影像叙述的情节化再现 第三节 情节剧叙述与历史叙事之间的断裂...
第四节 记忆话语的可视性转化 荒漠与废墟是两种不同的历史“空场”,也是有差异的社会记忆的表征形式。夹边沟的影像叙述及其幸存者的话语,一般来说并没有表现出《夜与雾》和策兰语言中的那种记忆的抑制感或局促感。在《重访夹边沟林场》等纪录片中,人们看到的是社会记忆的荒漠化,没有为这个“右派集中营”专门保留...
摘要 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影像叙述对社会记忆的承载和表述方式等问题,一直以来被"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的功能论所取代,在强调影像本体论特征的同时,却忽略了影像承载社会记忆,对社会记忆的表达,塑造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从影像技术的源起来看... 关键词...
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影像叙述对社会记忆的承载和表述方式等问题,一直以来被"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的功能论所取代,在强调影像本体论特征的同时,却忽略了影像承载社会记忆,对社会记忆的表达,塑造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从影像技术的源起来看,影像无疑具有保存物象,保存历史与记忆的功能,而电影的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