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问题,最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教授课题组、彭海琳教授课题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立特聘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魏宇杰研究员课题组通过设计转移媒介的分子结构,在传统的转移媒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加入含羟基易挥发小分子,确保了石墨烯与目标功能衬底之间的共形接...
最新进展包括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发现,如 MoO3、V2O5 和 WO3,但氧化物中的中性氧空位可能会导致电流泄漏。 基于此,北京大学彭海琳课题组报道通过简便的化学气相传输 (CVT) 方法合成厘米级层状高κ绝缘体亚硒酸铋 (Bi2SeO5) 单晶。自合成的 Bi2SeO5 单晶具有厘米级尺寸。由于其 vdW 层状结构和较小的解离能...
公司概况 性质: 民营公司 行业: 教育/培训/院校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全称: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彭海琳教授课题组。 公司介绍 展开 信息为全网搜索整合加工而来,可能并不精确,仅供参考。 首次收录于: 应届生求职网 信息有误?认领后修改 公司足迹/联系/人脉(了解公司最新动态) 管理 官网查找 百度搜索 ...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课题组和合作者首次发现一类同时具有超高电子迁移率、合适带隙、环境稳定和可批量制备特点的全新二维半导体(硒氧化铋,Bi2O2Se),在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和量子输运方面展现出优异性能。彭海琳课题组基于前期对拓扑绝缘体(Bi2Se3,Bi2Te3)等二维量子材料的系统研究,提出用轻元素部分...
彭海琳,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师从刘忠范院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崔屹教授)。2009年回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院长助理。主要从事二维材料(石墨烯、拓扑绝缘体纳米结构等)的制备方法、化学修饰与光电器件加工技术。
3月22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外延高κ栅氧化物集成型二维鳍式晶体管》(2D 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ntegrated with epitaxial high-κ gate oxide)的研究论文。这一研究报道了世界首例二维半导体鳍片/高κ栅氧化物异质结阵列的外延生长及其三维架构的集成制备,并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