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以及电池织物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发展出基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纤维电池的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建立了纤维电...
传统的块状电池由于其刚性结构,应用场景受到限制。2008年任教复旦大学之初,彭慧胜提出要做纤维锂离子电池。当时大多科学同行在研发薄膜电池,查不到任何有关纤维电池的文献。“没有文献报道过的研究更有原创性,也更值得去做。”彭慧胜说。经过5年研究,2013年彭慧胜团队率先在国际上研制出纤维锂离子电池。当时普遍认为...
将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人们可能会觉得很科幻;但对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彭慧胜教授而言,这个场面正是他的科研方向——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如今,他带领团队经过15年攻关真的做出来了!年复一年,彭慧胜潜心攻关,把普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纤维电池高性能化及应用做出了创新与突破。2022年,彭慧胜所在团...
2008年任教复旦大学之初,彭慧胜提出要做纤维锂离子电池。当时大多科学同行在研发薄膜电池,查不到任何有关纤维电池的文献。“没有文献报道过的研究更有原创性,也更值得去做。”彭慧胜说。 经过5年研究,2013年彭慧胜团队率先在国际上研制出纤维锂离子电池。当时普遍认为,纤维锂离子电池的内阻会随长度增加而显著增大,无法...
4月24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刊发于《自然》(Nature)主刊。基于该团队的研究,柔性纤维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也意味着柔性纤维电池研发有望走通科学上的“最后一公里”。复旦大学彭慧胜院士团队成员正在对研发的柔性纤维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团队成员正在展示柔性纤维电池材料...
从美国回来后到复旦大学任教的第一年,虽然已是教授,但因为没有名气,没有学生愿意报考他的研究生。彭慧胜就给那些没有报考他但是被其他组拒绝的学生打电话“推销”自己,甚至给物理系的“落选”考生打电话,“我是刚刚起步的青年教师,但是我可以一起和你做实验,认真地手把手教你,和你一起写论文,我的方向可能...
彭慧胜,1976年7月生,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教授。彭慧胜在纤维电子器件方向做出原创性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评价为这个方向的开创者;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 300 多篇论文,出版 4 本专著/教材;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 84 项,其中 37 项实现了转让转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 2019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
近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以及电池织物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发展出基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纤维电池的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建立了纤维电池织物...
“希望复旦能培养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对人类社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的顶尖科学家。”这是“76后”新晋院士彭慧胜的获奖感言。彭慧胜,1976年7月生,1999年获得东华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美国Tulane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系主任。彭慧胜长期致力于高分子纤维器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