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为战国时期文物。通高10.4厘米,口径28厘米,胎厚0.3厘米,周长87.9厘米。这件漆奁外壁彩绘了战国时代车马出行的场景,画家以5棵迎风飞舞的树分隔出4组互有关联的画面,26个人物姿态各异,犬豕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1987年出土于湖北...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是战国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文物特征 直径27.9,通高10.8cm 出土环境 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彩绘车马出行图圆奁,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战国,直径27.9,通高10.8cm。夹丝胎。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奁里髹红漆,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战国时期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于1987年出土。文物特征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一件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画中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颜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