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归海》是张翎的长篇新作,故事讲述了母亲袁春雨死后留下来的几件遗物,引导着女儿开启了一趟回归故里的探索之旅。本期李潘会客厅特邀作家张翎做客现场,一起来聊一聊《归海》。(《读书》 20240225 张翎 《归海》 李潘会客厅:张翎与《归海》(下))
[读书]张翎:《归海》 选集 更多 《读书》 20250125 解玉军 《半岛:食与自然》 老饕谈吃:《半岛:食与自然》 《读书》 20250124 谢冕 《觅食记》 老饕谈吃:《觅食记》 《读书》 20250123 盛慧 《粤菜记》 老饕谈吃:《粤菜记》 《读书》 20250122 王干 《人间食单》 老饕谈吃:《人间食单》 ...
虽然旅居加拿大三十余年,但《归海》却是张翎首次使用英汉双语进行写作。作为暌违六年的新作,张翎说,六年里自己写下了英汉两个版本,所以,节奏也还不算太慢。同时,《归海》也是张翎继《劳燕》之后,“战争的孩子三部曲”的中篇,自然也给人以承上启下的遐想。张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归海》从寓居加拿大的中年...
10月21日下午,著名海华作家张翎新书《归海》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发布会由作家出版社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著名作家、《归海》作者张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评论家丛治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出席活动。发布会由张亚丽主持。新书分享会现场 左起:张亚丽、吴义勤、张翎、丛治...
11月23日,知名加拿大华人作家、编剧张翎作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展题为“生命的河流从废墟流过:谈《归海》”的演讲,并与浙江大学文学院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进研究员,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朱文斌教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教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任茹文教授展开对谈。分享会现场 ...
《归海》的主要情节发生于1940-1980这40年间,但张翎如同填格子一般,将其准确地放置于20-21这两个世纪它该有的位置当中,由此赢得了一种表达上的自由,如同用3根手指操作iPad屏幕一般,可以随时放大某一个时间段中的历史,并穿透那些由战争、斗争等等构成的硝烟与迷雾,看见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并看见那些面孔中...
《归海》从寓居加拿大的中年女性袁凤的视角出发,探寻其母亲袁春雨的一生。从故土到他乡,再从他乡回归故土,母亲生命的河流千回百转,终于归入大海,她的一生见证了战争灾难中人性的坚韧和力量。小说继承张翎对灾难、创伤及其疗愈等话题的关注。 再次翻阅《归海》,我的内心升腾起一个巨大的疑惑——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亲...
张翎 长篇小说《归海》作家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的前身是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设立于1997年。2020年,辽宁省作家协会决定与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合作,将这个区域性文学奖项扩展为面向全国乃至华语文坛的文学大奖,正式更名为“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
《归海》张翎 张翎,海外华文作家,现居多伦多。著有《劳燕》《余震》《金山》等。曾获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专家推荐奖等文学奖项。 在中国的历史叙事中...
作为“战争的孩子”三部曲的中篇,《归海》保持了张翎对灾难、创伤及其疗愈等话题的关注。 谈及创作缘起,张翎坦言:“我一直都很关注灾难和创伤,当然包括战争题材。很多人会问我:你是个女作家,你的作品为什么与女性作家写的不是一类题材?其实,我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余震》改编成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我并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