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泪客中尽”实写诗人的思乡;“归帆天际看”想象家人遥望天际归舟,盼望自己回家。(2)从孟浩然的《早寒有怀》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来看,两位诗人在归隐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C.“颔联‘我家’一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错误,“我家...
“归帆天际看”,此句不仅自己思乡,而且想象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运用的是对写法,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虚实结合,尽显思乡之情。运用典故和借助景色以景结情来抒情。“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
在内容上看,诗句写深秋萧瑟之景,结合“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可知,写景是为了抒情,以此起兴,顺而转入对家乡的遥望,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答案:(1)C(2)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为诗歌奠定了伤感、哀愁的基调。以此...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各题。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鉴赏古诗离不开品味意象。首联中“木”“雁”“北风”等意象有何作用?(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终不薄”。本诗表达了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②襄水,古属楚国。 1.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①树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寒有怀①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注]①当时作者正在长江下游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从诗中哪些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注】:①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1)首联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2)“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用了哪些表现手...
“归帆天际看”是指诗人想象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这里涉及的是炼字。 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隔”本是遮断、隔开之意。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