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是《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提出的哲学命题,集中体现了道家对生命本真、宇宙规律与自然本性的三重追求。这三者分别指向人格境界的纯粹性、宇宙观的超越性与生活方式的简约性,共同构成“天人合一”的修道路径...
“复归于无极”这一表述,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学说。为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面意义 复归:意味着回归或返回到某个原始状态。 无极:在道家思想中,“无极”通常指的是宇宙万物生成之前的混沌未分之状,是一种无形无象、超越一切具体形态和属性的存在。它既是万...
在无极式气功中,修炼者追求的是进入一种无极状态,放空心神,回归最原始的静谧。练习无极式气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无极”,强调在练习中放松身体、平静心神,达到内外的和谐统一。 无极式气功强调“无为而为”,不追求具体的动作或力量,而是通过站桩或静坐等姿态,让气自然运行,进入一种“无”的状态。它不拘泥于特定的动...
第一个阶段“复归于婴儿”,就是没有那么多的需求,饿了就哭。第二个阶段“复归于朴”,比婴儿的欲望更少了,没有任何装饰,很简单很淳朴。最后一个阶段“复归于无极”,就是复归于道了。道就是最根本的那个“无”。无极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没有办法回到绝对的无,因为生而为人已经有了欲望。所以无极就是最接近无的...
在盘江之畔,有一方奇石,名为【归于无极】。这方石头独特非凡,凝聚了大自然的神韵和岁月的厚重。它的形态宛如天地间的一滴墨,蕴含着宇宙的奥秘,深邃而悠远。盘江之水日夜不停地流淌,不断冲刷着【归于无极】的表面,使其更加圆润,石肤显得苍老,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细细触摸,仿佛能感受到石头内部涌动的生命力,那是...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中的“无极”指的是无始无终的道,即宇宙万物生成之前的混沌未分之状。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意义: “复归”:意味着回归或返回到某个原始状态。 “无极”:在道家思想中,通常指的是宇宙万物生成之前的混沌未分之状,是一种无形无象、超越一切具体形态和属性的存在。 道家宇宙观...
探讨了老子的宇宙模型,就知道经文复归于无极的含义。知其白,守其黑。本来没有白和黑,那是世人的眼珠和光线和合的产物,顺应世人,让世人得白,圣人守黑。是为楷式,这就是真相。 只要世人高兴,就恒顺世人。坚守楷式,就得到常德。得到常德,就无处不是中,无处不是正,无处不是极。这就是复归于无极。圣人随遇而...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极“为天下式,常德不忒”中的“常”指长久的、永久的;“德”指德⾏;“忒”指差错、偏差。因此,“为天下式,常德不忒”译为如果这种⾏为能成为天下⼈效仿的模式(榜样),那么这种德⾏能长久地传承下去⽽不会出现偏差。“复归于⽆...
致虚极:让心灵的自纠自缠,归于无极,才能彻底解决人生困境 文字|尘谷行知 有过痛,方知痛的本质是心智的闭塞,如一潭凝滞的死水般,越深执,越疼痛;有过乐,才明白世俗的快乐大都是建立在感官享受上,与其紧紧相扣的必定是莫名的悲伤,此谓“乐极生悲”。 当我们走在修行的路上,忽然有一天感受到了虚无的心灵世界...
“复归于无极”,如果能够“常德不忒”,即经常保持常德不会有差错,人就能回归于道。道就是无极。 南怀瑾先生解读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前一句是说在生理上,用雌雄代表阴阳,自身修道要把阴阳调配好,才可以到达如婴儿般的柔软境界。这一句是讲心念上的善恶,后来佛经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