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汉书·韩安国传》 :“强弩之末,不能入 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一即使是强弓射 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 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 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 (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 细故...
【答案】 分析:(1)强弩的动能很大,而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时说明没有能量了,这就应从速度的变化上分析动能大小的变化. (2)从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上分析,可知箭动能的来历. 解答: 解:(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
《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解析看不...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的翻译为:力量强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时,连鲁国的细绢都穿不透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衰竭,不起作用。这句话出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篇文章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1、原文节选: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
解答:解:(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 (2)弓变形后,因物体形状的改变,具有了弹性势能,箭射出后,弓的弹性势能就转化成箭的动能,使箭运动起来.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5分译文(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译文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1)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译文(2)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译文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7.(1)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
解答:解:(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2)弓变形后,因物体形状的改变,具有了弹性势能,箭射出后,弓的弹性势能就转化成箭的动能,使箭运动起来.故答案为:速度;弹性势能...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2)弓变形后,因物体形状的改变,具有了弹性势能,箭射出后,弓的弹性势能就转化成箭的动能,使箭运动起来.故答案为:速度;弹性势能.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