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节选自2023年3月19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一代国人的浪漫偶像: 《雪莱在中国(1905—1966)》新书分享会” 的对谈整理稿, 由陈思和教授和该书作者张静教授共同完成,刊登于《翻译学刊》2024年第1辑,题为《翻译学背后体现的是世界性的问题——关于〈雪莱在中国(1905—1966)〉的对谈》。 作为译介研究...
研究课题“雪莱与中国现代文学”于2018年9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因此,有了这本《雪莱在中国(1905—1966)》的出版。诚挚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他以宽大的胸怀和细腻的体恤在研究道路上给我无尽的鼓励。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身体力行地教我以赤子之心面对世界。诚挚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解志熙教授。
张静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我有缘担任她的指导老师。之前,她曾在河北大学英语系读本科、在清华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受业于解志熙教授。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训练为她打好了坚实的外语基础和专业基础,她是自带了研究课题来攻读博士学位的,对于“雪莱在中国”这个课题,也...
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雪莱在中国(1905—1966)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张静著》,作者:张静,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雪莱在中国(1905—1966)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张静著》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雪莱
在1905—1966年这60年的翻译史中,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在中国的译介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相伴而生的。“相伴”意在将“雪莱在中国”从单向的影响研究中释放出来,进入更大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场域。雪莱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不是短暂的、个别的,也不是应时的,而是持久并在发展着的。从1908年鲁迅发表《摩罗诗...
摘要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民国时期曾被文学青年视作偶像,徐志摩、吴宓、于赓虞、沈从文等作家都曾被放置在“像雪莱”的人物谱系中。这一现象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倡导的自然主义批评观对传记研究的关注紧密相连。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的《爱俪儿:雪莱传》影响最广,对这部传记的关注与译介也处于对西方新传记作品和...
在1905—1966年这60年的翻译史中,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在中国的译介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相伴而生的。“相伴”意在将“雪莱在中国”从单向的影响研究中释放出来,进入更大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场域。雪莱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不是短暂的、个别的,也不是应时的,而是持久并在发展着的。从1908年鲁迅发表《摩罗诗...
该书考察隔着时空和语言的接受与想象,关注遥远的中国读者如何在触摸和形塑雪莱面貌的同时,将之转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资源和内在问题。在1905—1966年这60年的翻译史中,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在中国的译介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相伴而生的。“相伴”意在将“雪莱
张静的新著《雪莱在中国(1905-1966)》(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关注雪莱的遥远的中国读者,考察他们隔着时空和语言的接受与想象,如何在触摸和形塑雪莱面貌的同时,将之转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资源和内在问题。 作者在“研究缘起”里写道,“在这60年的翻译史中,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在中国的译介是与中国文学的...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唯美-颓废主义诗人邵洵美,在20世纪50年代译介了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这是他后期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早期经由对萨福、史文朋和摩尔等人的译介与理解,雪莱及其代表的革命浪漫主义一直潜伏在邵洵美的诗学理念中。50年代,他的译介观念由“主观的或为己的”转变为“客观的或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