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以及西北野战兵团各部的掩护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顺利撤离延安。党中央撤出延安后,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与其他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此后,张贤约又率部参加解放西北的各大战役,尤其是取得宜瓦战役胜利后,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指出“这次胜利...
饭后,毛泽东握着张贤约的手说,如果我们舍不得几孔窑洞,那人家怎么舍得南京、上海、北平、西安呢?这些话,让张贤约认识到党中央从延安转移的战略意义。 3月18日,在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以及西北野战兵团各部的掩护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顺利撤离延安。党...
3月18日,在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以及西北野战兵团各部的掩护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顺利撤离延安。党中央撤出延安后,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与其他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此后,张贤约又率部参加解放西北的各大战役,尤其是取得宜瓦战役胜利后,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指出“这次胜利...
1955年10月,张贤约被授予中将军衔。为中越战场做好后勤保障 一支军队,想要打胜仗,解决后勤问题至关重要。但许多带兵打仗的将军,却并不乐意去后勤工作。而在习仲勋问张贤约是否愿意到后勤时,张贤约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纵使在后勤工作,张贤约也始终不放弃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去石家庄高等军事学院读书。任职期间,...
张贤约(1912~2002),原名张贤若,河南省商城县丁家埠区南溪乡(现属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战士,红一军第二师三十六团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
“我军的好管家”张贤约中将 张贤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亲历和见证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长征、敌后抗战、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我军后勤工作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被尊称为“我军的好管家”。1955年,张贤约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贤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亲历和见证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长征、敌后抗战、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我军后勤工作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被尊称为“我军的好管家”。1955年,张贤约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贤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亲历和见证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长征、敌后抗战、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我军后勤工作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被尊称为“我军的好管家”。1955年,张贤约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贤约(1911-2002),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政治委员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完成了剿匪、改造起义部队、守卫边防和参加新解放区建设任务。1951年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
开国中将:张贤约 张贤约,原名张贤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石寨村下湾组。 1912年2月15日出生,姐弟3人,他是家中惟一的男孩。 7岁入乡立初小读书。因其深知家贫读书不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