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张詧用七十寿辰所得亲友馈赠,在家乡三厂镇创办南通第二养老院,该院历年日常费用7000多银圆,全部由张詧私人承担。张詧(右三)、张謇(右四)、张孝若(右七)与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右六)1922年,张詧以其所得——大生二厂红利——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创办大生医...
第二天上午,云开雨住,张謇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已是弥留,仍牵挂时局,似有无穷心事未了,张詧凑近他耳际,含泪轻声嘱咐:“你来有所自,去有所归,看来时机已到,要把定神志,好好地归去吧!” 张謇微微点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是英雄的诀别,知弟莫若兄,知謇莫若詧。张謇的生命离去了,张詧的心死了。(张光武) 新民...
张, 读音zhāng。詧,读音chá,同“察”。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张謇这样自述其与张詧之间的关系:“謇无詧无以至其深,詧无謇无以至其大。”[1]“莲薏谁能共苦干,百年兄弟老更亲。”[2]这种兄弟间至亲至深的情谊,对张謇的人生和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张詧主动放弃学业以确保张謇走上科举之路 晚清时代做官的道路通常有三条: ...
张詧(1851—1939)字叔俨,小名长春,号退庵、退翁,江苏海门人,为张謇三兄,人称张三先生,自称张叔子。 生平经历 1892年署理贵溪知县。1899年调任贵溪知县。1901年调江西东乡知县。1902年为江西学正。190...
张謇、张詧一生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南通中学)、私立实业敬孺初级中学(张詧以其子张敬儒身后遗资创办,今南通第二中学和唐闸中学)、东台母里师范学校等中等学校21所,高校(包括农科、医科、纺科即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3所,小学370所,职业学校20多所。其中包括盲哑学校、...
也就是说,张謇曾将西寺的东偏圮宇改建为商校(即乙种商业学校,今启秀中学老校区,现为停车场),也看到了西寺的主体建筑苍松阁部分,因年久失修而显现出一派颓败气象。后来因为张詧次子去世,他们按照佛经上“发愿任修以资荐福”的教言,发愿重修西寺为张詧次子荐福。
《百年张家:张謇、张詧及后人鱗爪》作者:东方出版社,出版社:2016年11月 第1版,ISBN:58.00。清末民初,积贫积弱的中国内忧外患,备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丑条约之痛,志士仁人,前拥后继
张謇、张詧之兴教育,有教无类,品类齐全,靡非与强国兴邦、棉铁诸业、社会实务挂钩,与民生大业息息相关,此为教育之社会化。 为广开民智,便有乡村建设(村落主义)和平民教育。其以南通为基地,凡文化、慈善、社会公益、城市建设无不包孕社会教化于其中,乃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之教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