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日,本年度“中国故事”系列讲座第十讲,中保建交75周年暨纪念“保加利亚汉学播种人”张荪芬女士106周年诞辰专题分享会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关昕、索非亚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瑛、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在那里,他与张荪芬并肩战斗,从相知到相爱,最终走到了一起。 “战争是残酷的,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定相当艰苦。但父母从没在我们面前提过这场战争。”张荪芬的二儿子保华对记者说,“母亲说过,战争爆发时她听说国家需要人,就报名参军了,根本没想太多。她说只是做了一件寻常事而已。”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荪芬随...
张荪芬1918年10月出生在北京一名门之家,祖父张相文是地理学家,父亲张星烺是近代史学家,《辞海》《中国名人录》《中国文化人物总鉴》对二人均有记载。母亲王端姝是广东女子师范大学的高材生。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张荪芬从小就知书达理,志向远大。1940年刚迈出燕京大学护理系的门槛,张荪芬就只身一人,怀揣...
投身其中护理知识巾帼不让须眉,在中国红十字会的抗战救护事业中,有许多女性投身其中,挥洒青春热血.张荪芬就是她们中的代表.抗战时期,毕业于燕京大学护理系的张荪芬辗转到达贵州图云关,投奔驻守在那里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她将护理知识投入到救护活动中,23岁就获得了中国护士学会颁发的"永久会员证".池子华文史天地...
24日是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创始人张荪芬女士逝世3周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东方语言中心汉语教研室和孔子学院25日共同举办缅怀张荪芬老师的追思会。 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刘永宏在致词中说,张荪芬是中保两国人民的骄傲,是爱国华侨的典范。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身居保加利亚,心系故里,始终不...
张荪芬,1918年诞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祖父张相文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父亲张星烺则是近代历史学家。1940年,张荪芬从燕京大学生物系护理专业毕业,独自前往贵州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总队,担任医疗护理教官,投身于抗日伤员的救护工作。在那里,她与从保加利亚前来参加抗日救护的国际援华医疗队医生...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奠基人】张荪芬(1918-2010)出身名门,抗战期间与支援抗战的同行—保外科医生甘扬道相识并结婚。赴保定居后献身汉语教学,蜡纸刻板手书首册《汉保词典》。一生传奇,终身不改国籍。桃李遍天下,获保教育界最高荣誉—蓝带勋章。 张老师纪念文集《玫瑰国中汉语声》已于近日出版。 ...
张荪芬,早年在中国参加抗日医疗救护,移居保加利亚后一直从事汉语教学,其骨灰于2015年15日被安放在索非亚中央公墓一号墓地。张荪芬1918年出生于北京,1940年燕京大学护理系毕业后,她奔赴抗日前线,在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总队参加医疗救护工作。在那里,她结识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保加利亚医生甘扬道,并...
1952年,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受中国政府委派,前来索非亚大学教授汉语,张荪芬欣然应聘担任翻译。当时在保知名高校开设汉语专业尚无先例,张荪芬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亲手编写了汉语和保加利亚语对照教材和词汇手册,使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种子在异国生根发芽。
朱德熙、张荪芬编著《汉语教科书》评介 董淑慧 在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朱德熙先生和张荪芬女士1954年编写出版的《汉语教科书》(以下简称“1954年版《汉语教科书》”)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也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国别对外汉语教材。本文简要介绍1954年版《汉语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和修订情况,总结归纳其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