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时候,张舜徽就发愿读大书,“读书如克名城”。由于姑父余嘉锡的照拂,张舜徽得以游学北平,每天都到北海图书馆看书,日有定程,“一生读书进展最速,盖无逾于此时”。十九岁读《资治通鉴》,日尽一两卷,七个月读完并留下札记。后又通读“二十四史”,整整十年,将正史全部读完。1946年,张舜徽在兰州大学...
张舜徽 张舜徽(1911—1992.11),湖南沅江县人。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1950年起任教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说文解字约注》《郑学丛著》《周秦道论发微》《清儒学记》《中国文献学》和《中华人民通史》等。
张舜徽先生毕生治学遍及四部,著述宏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继承前人经世致用的传统,希望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这种思想在他青少年时就已逐步形成,日后不断加深。左右采获 自学成才 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富藏书。在父亲的指导下,张舜徽自幼在家中...
张舜徽:论学问之博通与专精 张舜徽 传叔银 前天 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创始人张舜徽先生的文章《论学问之博通与专精》。 做学问的途径,自古则有博通与专精两说。二者各有优劣,但博通的学者能够普遍联系,开拓治学的门径,“由博返约”,一如明末清初的大儒顾亭林。张舜徽先生阐释顾炎武博学、勤...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1911年,张舜徽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厌恶八股文,终身不应科场考试,埋头钻研朴学,尤擅长天文算法。张舜徽自幼耳濡目染,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
张舜徽先生( 1911 一 1992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湖南沅江人,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我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张先生生前热爱家乡 , 关心家乡图书馆事业。 2001 年 8 月 5 日是张舜徽先生 90 周年诞辰,抚今忆昔,追思先生向湖南图书馆赠书的前因后事,特撰此文,作为纪...
张舜徽 张舜徽的先祖张震,原籍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因为是明洪武七年的进士,分发到沅江为官。这样,张家迁到沅江赤山岛的新湾镇老屋村。他的祖父张闻锦,是清同治十三年的进士,后任刑部郎中,在山西、福建、安徽、山东等地任职,与晚清重臣、名士交往密切。在随两江总督刘坤一戍边...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8日讯11月27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张舜徽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会”在线上举行,与会专家热烈探讨张舜徽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提议弘扬张先生的治学精神,推动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发展。张舜徽1911年出生于湖南沅江书香世家,自幼由父授业,后又转益多师,走的主要...
张舜徽[1] 张舜徽(1911~1992),湖南省沅江人。幼年时期,在家乡自学文史。17岁后,至长沙、北京等地求师问学。21岁时,回到湖南,先后在长沙文艺、兑泽、雅礼等中学任国文、历史教师。1941年,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1943年9月~1949年8月,先后任北平民国学院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并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
王余光 | 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成就 张舜徽(1911,8.5-1992,11.27),湖南沉江人,自学成才。早年在长沙雅礼等中学任教,自1941年起,先后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北平民国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1951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并任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并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