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张翰帖》,为初唐书风转型期的重要墨迹遗存。本文由于更新的是《三希堂法帖》系列,所以录的是欧阳询书法《张翰帖》刻帖本。《张翰帖》的文字内容取自《晋书·张翰传》,然经比对其文献,欧阳询对原始文进行了改造。原传中“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的记载,在帖中简化为“因见秋风...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行书,10行,98字,纵25.1厘米,横31.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张翰帖》记叙张翰故事,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
《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
唐欧阳询《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纸本,纵25.1厘米,横31.7厘米,行书,11行98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张翰帖》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位第七。此作是典型的欧体行书,与欧楷风貌有内质关联。宋徽宗在赏鉴此作之余,写下深刻心得,...
《张翰帖》,亦称《季鹰帖》。纸本墨迹,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三十一点七厘米,共九十八字。无款印,传为欧阳询书,有“天下第七行书”之称。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後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
《张翰帖》传为欧阳询所作又名《张翰思鲈帖》或《季鹰帖》世称天下第七行书,该帖为欧阳询晚年所作...
《张翰帖》所书内容为西晋张翰思念家乡美食而弃官归乡之事。欧阳询书写时,将文字内涵与书法艺术完美融合,通过笔画的轻重缓急、字体的大小错落,仿佛能让人看到张翰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与对自由的向往。宋徽宗赵佶,在书法史上亦是一位极具特色的帝王书法家。他自创瘦金体,其笔画纤细却挺拔有力,犹如瘦竹劲立。在《...
《张翰帖》,宛如一幅盛唐的画卷,由书法巨匠欧阳询倾心书写,纸本之上,纵长25.1厘米,横展31.7厘米,行书流淌,11行共98字,字字珠玑,句句生辉。此帖亦称季鹰帖,它轻轻述说着张翰的故事。他,字季鷹,来自吴郡的才子,才华横溢,文章妙笔,却如行云流水般自由不羁,人们赞他为“江東步兵”,与三国时那位洒脱...
总之,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是因为有作者的“”;而选择了与作者心境一致的创作内容,充分展示了欧阳询多年钻研总结出的“书法要求”;特别是作品本身就为矛盾冲突的集合体,所以此幅作品集中呈现了作者寻求严谨与中和之美的创作心情。《张翰帖》被选入“中国十大行书”是实至名归的,它的意义与他独创的“欧体...
行书《张翰帖》运笔刚劲,笔力遒劲挺拔,字体中宫收紧,结体略为修长,法度严谨,气势奔放,章法自然流畅。宋徽宗赵佶曾赞此帖“笔法险劲”,可谓非常中肯。注:本平台以分享书画知识为宗旨,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内容涉及版权相关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