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个特殊的机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宣布成立,这个诞生于中国乡村田间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在15年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15年间,无数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教授、农学生,走出校园和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村屯农家。
前不久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个特殊的机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宣布成立,这个诞生于中国乡村田间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在15年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15年间,无数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教授、农学生,走出校园和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村屯农家。不仅如...
一个院落,三五农舍,几个“学生专家”,是科技小院的标配。自2009年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参与者。近日,苏小营中非科技小院在其所在的河北曲周县大河道乡苏小营村揭牌成立。“作为曲周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科技小院群的成员,苏小营中非科技小院通过开展百亩示范方,引入浅埋滴灌...
新的挑战让他很兴奋。2021年12月,张福锁和团队师生进驻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转年2月,张福锁团队成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邀请20多家农业单位的专家为洱海“会诊”,随后成立了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小院3.0版——古生科技小院。驻扎古生村后,师生们第一个任务是找到污染源头。他们在古生片区构建起面...
前不久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个特殊的机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宣布成立,这个诞生于中国乡村田间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在15年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15年间,无数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教授、农学生,走出校园和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村屯农家。不仅如...
前不久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个特殊的机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宣布成立,这个诞生于中国乡村田间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在15年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15年间,无数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教授、农学生,走出校园和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村屯农家。不仅如...
更可喜的是,科技小院已走出国门,与全世界分享中国的乡村振兴经验。“目前,中非科技小院班已为10多个非洲国家培养了72名农学类研究生,并在马拉维建成了4个科技小院。”张福锁欣喜地说。“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今年,科技小院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人大代表,张福锁深知自己...
张福锁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科技人员必须深入田间地头,将根深深扎入田野之中。”如今,科技小院的成功经验已走出国门,与全球分享中国乡村振兴的智慧。例如,2019年中国农大在河北曲周启动了中非科技小院项目,旨在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农业人才。在马拉维,由于土壤贫瘠、肥料短缺以及缺乏现代农业技术,...
“作为曲周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科技小院群的成员,苏小营中非科技小院通过开展百亩示范方,引入浅埋滴灌技术、深翻技术、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等,解决苏小营村庄附近耕地细碎化和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前不久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个特殊的机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宣布成立,这个诞生于中国乡村田间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在15年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15年间,无数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教授、农学生,走出校园和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村屯农家。不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