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个特殊的机构“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宣布成立,这个诞生于中国乡村田间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在15年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15年间,无数的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教授、农学生,走出校园和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村屯农家。
作为一名从陕西农村长大的科学家,40多年来,张福锁看到农业领域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三个突出问题。他说:“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大学就成了象牙塔,科技、人才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009年,张福锁和团队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起了第一个科技小院,探索一种科技创新、...
承绪中国农大石元春、辛德惠院士等老一辈学者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良传统,张福锁再再发愿:把根扎在祖国的田野间,以科技小院为“火种”,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15年前,我们在曲周起步,依托科技小院向农民零距离推广农业技术。如今,科技小院已从科技帮扶的1.0版、产业兴农的2.0版,升级到乡村振兴的...
张福锁 张福锁,陕西省宝鸡市人,1960年生,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他还是科技小院的发起人、世界农业奖获得者。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用量快速增长,但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环境问题也日趋显露。在投身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致力于改变农民施肥习惯的过程中,...
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随着学术成就的不断提高 张福锁把目光投向了田间地头 “老百姓能看懂SCI吗?”为解决农业高等教育领域 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2009年 他带领团队在河北曲周白寨乡 建起第一个科技小院 为农民朋友提供 “零距离、零时差 零门槛、零费用”的 科技服务 围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张福锁表示:“我们将科技帮扶模式从1.0版升级为2.0版的产业兴农模式。我们希望科技小院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发展难题,从而实现增收目标。”同时,科技小院也成为了培养研究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舞台。张福锁团队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形成了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一位村民曾...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张福锁将推动科技小院模式的发展作为自己履职的重要工作。科技小院由张福锁带领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16年来已拓展至全国31省区市千余个村庄。2023年5月3日,对于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得到总书记的认可和肯定,...
最终,张福锁他们将村里一个废弃的院子改造之后,住进了村里,“农民晚上空闲的时候,串个门,就到我们院子里了,他们很喜欢,说这个小院很好,把科技带到了村里,是个科技小院。”张福锁说,“这个名字,最先也是农民叫起来的,我们觉得很好,就用上了。”效果:把实用的技术带到村里 进驻村里之后,张福锁他们...
位于龙凤村的“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贵州成立的第一个“科技小院”。目前,31个省份已建起480个“科技小院”,示范面积1142万亩,培训农民28万多人次。2009年,张福锁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同事们在河北曲周县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2009年至今,张福锁带领团队师生每年200多天扎根农村,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