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隋张盛墓1|透过张盛墓看隋代社会张盛墓是具有明确纪年的隋代早期墓葬,墓主张盛是隋初的征虏将军、中散大夫,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该墓具有明确纪年,也是出土隋代陶俑最多的一座墓,它是研究隋唐考古的重要实物资料。张盛一生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代,享年93岁。该墓出土192件随葬品,...
在这种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氛围中,隋唐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兴盛的气象,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张盛墓中出土彩绘乐伎俑手持的乐器有西域地区外来乐器,也有中原地区传统的乐器,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表现。同时,这组乐伎俑的出现,至少证明了唐代坐部伎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在隋代已经有了这种表现形式。这组...
张盛,字永兴,生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卒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享年九十三岁,可谓高寿。他在隋朝从县令起步,一步步升至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张盛墓中的文物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张盛墓的俑群包括瓷塑的侍吏俑、武士俑和镇墓兽,每种各两件,形体高大,以黑釉点饰白瓷的形式呈现。
1959年5月,安阳豫北纱厂附近的一个考古发掘现场,揭开了张盛墓的神秘面纱。这座南北向的砖筑单室墓葬,出土了192件随葬品,其中陶俑、瓷器和各种生活用具模型尤为引人注目,每一件都保存得相当完好。在这批珍贵的文物中,张盛墓出土的白瓷尤为引人注目,它被学术界广泛认为是中国早期白瓷的典范。这些白瓷不仅数量众多...
张盛墓出土的19道围棋盘是隋代的,而正仓院的19道围棋盘是唐代的,相比之下结果不言而喻,19道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铁一般的事实。另外,白釉瓷围棋盘的发现,也证明了围棋从17道向19道的演变,说明围棋的难度和花样也再不断变化,或许这也是围棋到现在依然经久不衰的原因,时刻都在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不同人群的...
张盛墓中的乐舞俑一直作为文物展览于博物馆,而将静态的乐舞俑以动态的形式展现,是对文物历史价值提升的多元化突破。张盛墓伎乐俑的舞蹈动态呈现,将隋唐时期的乐舞文化更清晰生动的展现在大众面前,也是对乐舞俑价值提升方式的多元化。中国古代乐舞随着戏曲舞蹈的兴起,并伴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逐渐消逝,当代社会几乎没有...
安阳隋代张盛墓线上展览推出 借着昏暗的光线,沿斜坡墓道往下走,一座砌砖结构的墓室便展现在眼前,《唐宫夜宴》中娇憨可人的乐舞俑小姐姐们,早已沉睡了千年……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国内文博界较为罕见的全虚拟场景复原展——安阳隋代张盛墓线上展览,轻点鼠标便可“一键”直达安阳隋代张盛墓现场。
在河南博物院,有一组特别的文物——隋张盛墓乐俑。这组女俑共有8人,每人手持不同的乐器,包括排箫、五弦琵琶、曲颈琵琶、筚巢、钹、笛和竖箜篌等。其中一人还击掌和乐。《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时期,音乐被分为两部分:堂下立奏的“立部伎”和堂上坐奏的“坐部伎”。张盛墓出土的这组坐姿伎乐俑,表...
材料一:张盛墓中出土彩绘乐伎俑共8件,在陶制、造型、服饰上大体相同,神态丰富,出土时其衣裙有绿、褐、红、黄诸色,异常艳丽。手持的乐器有西域地区外来乐器,也有中原地区传统的乐器。北魏时期,大量各种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乐舞流传到中原地区,并和汉族乐舞相互交流。由于胡曲乐调欢快、节奏鲜明,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唐...
张盛墓围棋盘的出土,也表明了早在隋代初年,我国就已经出现了19道围棋盘。正当大家为这件精致的白釉瓷围棋盘惊叹不已时,又有人在旁边发掘出一幅古怪棋盘。只见这棋盘也由棋盘、棋子组成,只不过这幅棋盘是石头制成的,两边还各有一个圆洞,圆洞打磨得非常光滑。但是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这是做什么用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