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的行草,其笔法与结体着实有过人之处,明显的特点是尖锋下笔,转折处以侧锋作横截翻折的动作,即常说的“有折无转”,转折处有激荡跳跃、锋棱尽露之感。书法之难,难在章法,章法跌宕有致,或错落宽疏,这在张瑞图的章法中,均有体现。气韵连绵,前后呼应,行笔潇洒自然,极具个性和新意。当然,张瑞图的...
二醇厚且激越——《张瑞图桃源行诗卷》张瑞图的《桃源行草书卷》以其沉稳且有力的笔触为人称道,笔笔皆圆浑厚实,力度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此种笔力的展现规避了常见的尖利之态,转而以圆厚代之,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度。卷首之处行笔相对迟缓,笔划沉稳,力量均匀。然而,待到书写临近卷末时,张瑞图那激昂腾跃的...
凌厉的点画,奇倔的字形,构成作品的主旋律;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可以说,现当代书坛对张瑞图的关注和研究是很不够的。如能有有志于张瑞图书法的同道,精研妙悟,心摹手追,必然能一新面貌,卓然立于...
张瑞图抓住了孙过庭在《书谱》中出锋起笔,痛快迅猛的笔法,经过其内化和不断锤炼,将这种笔法进行强化,特别是他在笔画行进时,采用侧锋行笔,减少提按顿挫,力图追求行笔的迅猛,强调作品的张力;张瑞图在笔画转折之处,少用圆转,采用直折手法,将圆笔化为方笔,有明显的锐角,气势逼人,清代梁嵘在《承晋斋积闻录》中评价...
张瑞图书画作品赏析 张瑞图,字长公,号无画,自号二水、果亭山人。他是汉族人,出生于1570年,卒于1644年。他来自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在万历三十五年,他考中了进士第三名,被誉为探花。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来晋升为礼部尚书,进入内阁,成为建极殿大学士,并被加封为少师。然而,...
张瑞图(1570年-1644年)是明代著名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他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他出生于福建晋江市青阳下行乡,是汉族。张瑞图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成为进士,获得探花的荣誉。他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等职位,并被晋升...
明代书坛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其书法与钟繇、王羲之相去甚远,好似是“神来之笔”。清代书法家秦永祖评价他:“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这个人就是明末书法家张瑞图。张瑞图(1570年——1644年),字长公、无画,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并称“明四...
张瑞图行书《燕子矶放歌》局部 张瑞图是晚明时期最富有创造力的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就以他的书法才华名扬天下。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一同被誉为晚明时期的“善书四大家”,同时与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并称为“晚明五大家”。张瑞图行书《燕子矶放歌》局部 《燕子矶赋》是张瑞图晚年的杰作,起伏的笔触展现出时代...
张瑞图 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著名书画家。《明史》将之载入“阉党传”。 张瑞图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即以擅书名世。时人将邢侗、张瑞图...
张瑞图草书《郭璞游仙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为张瑞图草书节录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之三首及梁简文帝萧纲《仙客诗》,文字与原诗略有出入。 张瑞图(1570-1641年),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探花。天启七年(1627年)召入内阁。为魏忠贤撰生祠碑,致士林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