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作者:张炎 诗文目录 类型:婉约 豪放原文: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宋代:张炎 想西湖、段桥疏树。梅花多是风雨。如今见说闲云散,烟水少逢鸥鹭。归未许。又款竹谁家,远思愁□庾。重游倦旅。纵认得乡山,长江滚滚,隔浦正延伫。垂杨渡。握手荒城旧侣。不知来自何处。春窗翦韭青灯夜,疑与梦中相语。阑屡拊。甚转眼流光,短发真堪数。从教醉舞。试借地看花,挥毫赋雪,孤艇且休...
高阳台 · 西湖春感 【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想...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本句中“情语”明显是“怕”字,手法是直抒胸臆。“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属于寓情于景。“莫开帘”,请不要拉开窗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 翻译及注释 翻译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
要等到明年此时才能重睹芳春!一种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此一问句由先前晚春时的莺歌燕舞,春意浓厚的愉悦之情转为惜春之情,推动了词人的情感发展。 第二,“当年燕子知何处?” 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是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在刘诗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当年燕子不知在...
通过题咏西湖,抒发伤春感时的悲怆之情。上片侧重描绘西湖暮春的景色,色彩暗淡,结拍三句尤为沉痛。下片移情入景,抒发兴亡之感,昔日的繁华不再回返,只有在醉中苦度余年。全词章法井然,音节低沉,情深意切。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与日暮时那种无望的哀愁。全词写景、抒情、议论融合一体,表现出了作者惜春、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