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松岩教授、朱梓忠教授及材料学院张桥保副教授等,利用单晶硅负极嵌/脱锂的各向异性特点,提出将化学活性高、膨胀严重的(110)晶面保留并减薄至纳米尺度,构建了硅负极材料的稳定结构——(110)晶面硅纳米带负极(SiNR),将锂离子的脱嵌锂方向和体积变化方向约束在硅(110)晶向,并借助第一性...
在硅负极体积膨胀过程中,聚合物电解质能产生一定的形变以容纳硅负极的体积变化,从而保持电解质和电极的接触稳定性。得益于此,聚合物电解质能够和较厚的硅基负极进行配合。值得一提的是,较厚的硅基负极可以使用浆料涂覆法制备,能有效降低成...
因此,研发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循环稳定的高容量硅碳复合材料并提升其界面兼容性和振实密度对推进硅基负极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简介】 基于此,福建师范大学李加新教授、黄志高教授团队联合厦门大学张桥保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方法来制备...
鉴于此,南京林业大学韩响、陈继章课题组联合厦门大学张桥保团队等人通过固相加热的方法合成了磷酸锂 (Li3PO4)和碳双包覆微米Si (Si@LPO@C)的核壳结构(图1和图2)复合负极材料,能够有效缓解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保持结构完整性,原位形成的无定形SiO2纳米层又可以降低Li+从Li3PO4 (LPO)层到Si颗...
5.李辉阳, 朱思颖, 李莎, 张桥保*, 赵金保, 张力*,“锂离子电池硅氧化物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342. 6.王华燕, 陈慧鑫*, 张桥保*, 张力,“生物质碳材料作为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中国材料进展, 2021, 40(08):596-606. doi:10.7502/j....
在提高现有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同时,发展储量丰富且安全性能好的可充水系锂离子、钠离子、锌离子电池是新型储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可充二次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组成。众所周知,影响电池性能的核心是关键电池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6. 上硅所李驰麟等ACS Nano:高导电和空气稳定的氟化物固态电解质 氟化物基固态电解质(SEs)具有电化学窗口宽、空气稳定性高和界面兼容性好等优点,因此已成为高能量密度可充固态电池(SSBs)的一种有前景的成分,但它们仍然面临着离子电导率低和缺乏钠金属SSB所需结构的挑战。
近日,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松岩教授、朱梓忠教授及材料学院张桥保副教授等,利用单晶硅负极嵌/脱锂的各向异性特点,提出将化学活性高、膨胀严重的(110)晶面保留并减薄至纳米尺度,构建了硅负极材料的稳定结构——(110)晶面硅纳米带负极(SiNR),将锂离子的脱嵌锂方向和体积变化方向约束在硅(110)晶向,并借助第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