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瑞像题材在中古时期在西域地区广为流传,沿丝绸之路东传至龟兹、高昌、敦煌、黑水城(图1)。 图1 莫高窟分身瑞像 玄奘记载的双头瑞佛创作的故事,剔除其传说的成分,也反映了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宗教艺术家的美术创作的一些图像主题、施主与艺术家之间的问题:即艺术家的表达除了受到宗教经典或图像仪轨的制约,还受到...
摘要: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斯坦因在敦煌所获Ch.00383a-b《护诸童子曼荼罗》纸本残画,其表现的兽首鬼神图像是公元9至10世纪敦煌汉密曼荼罗图像中的一种重要的佛教护法夜叉(Yaka)鬼神图像;作为汉传密教护法神祇的一种重要图像,该图像保留了源自印度夜叉信仰半神半鬼图像的特征,也显示了其图像已摆脱了印度马图拉...
6.2【宗教学】张惠明:西域早期大乘佛教文献中的佛教护法鬼神——从哈达到敦煌的龙王图像 来自: 不见森林(游于艺 六一风神) 组长 2023-06-02 09:21:37 上海 时间:18:30 方式:腾讯会议 388 183 259赞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只看楼主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
正版书中古中国文殊五台山图像学根据公元7至10世纪的敦煌资料的研究,张惠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张惠明著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238.00 定价 ¥398.00 配送至 北京 至 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它位于西域佛教艺术东传翻越葱岭、丝绸之路北线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绿洲驿站上的第一站:河西诸石窟。其西有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其东有敦煌石窟。作为古龟兹佛教石窟寺的代表,克孜尔石窟中最常见的壁画图像是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反映了古代龟兹国流行的从中亚古犍陀罗地区经过罽宾传来的小乘佛教信仰。
从公元7世纪起,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宏大的阿弥陀净土变,再现了印度佛教天人与 著录项 来源 《敦煌研究》 |1993年第1期|P.73-75124-126|共6页 作者 鲁多娃M·A; 张惠明; 作者单位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图分类 敦煌学; 关键词 观音菩萨; 敦煌; 观音像; 传入中国; 中国思想文化; ...
敦煌研究所断代为北涼时开凿的三个莫高窟洞窟,其建造及造像方法就是使用的带有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建筑及造像方法因素的“凉州模式”营造的,其272和275窟此二窟紧邻开凿的建筑模式和窟内所见的交脚弥勒像的样式均是这一模式的体现(图3)。 图3 交脚弥勒菩萨坐像 泥塑 北凉 甘肃敦煌莫高窟275窟 南壁上端东侧 泥塑 有...
摘要: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斯坦因在敦煌所获Ch.00383a-b《护诸童子曼荼罗》纸本残画,其表现的兽首鬼神图像是公元9至10世纪敦煌汉密曼荼罗图像中的一种重要的佛教护法夜叉(Yaka)鬼神图像;作为汉传密教护法神祇的一种重要图像,该图像保留了源自印度夜叉信仰半神半鬼图像的特征,也显示了其图像已摆脱了印度马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