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分别在浙大化工学院和浙大衢州研究院建立了界面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授2人,青年研究人员10余人。团队聚焦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学品、氟硅聚合物与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特种工程塑料、氟硅树脂、功能膜材料、锂电关键材料、电解质锂盐等,开发了一系列新型仿生表界面功能材料,基于多尺度...
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界面功能材料与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构筑了一系列新型仿生界面功能材料与锂电材料,建立了界面功能材料的表面性能与其结构、化学组成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多尺度结构的二元协同效应与精确调控,实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显著提升,拓展了在自清洁涂层、分离膜改性、海洋防污、锂电池...
III.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研究团队简介 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构筑了一系列新型仿生界面功能材料,基于多尺度结构的二元协同效应与精确调控,实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显著提升,拓展了在自清洁涂层、分离膜、海洋防污与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在JACS; AIChE J; Angew; AM;...
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团队针对Li+/Mg2+分离比和锂离子通量间普遍存在的“trade-off”效应,提出正电荷通道中的反离子效应,构筑了具有高效Li+传输通道的分离膜,并证明了反离子效应在高效锂离子传输中的作用。基于Manning的反离子凝聚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一价阳离...
张庆华 副教授 收藏 完善纠错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研究领域 化工新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聚合物/纳米复合膜材料结构与性能;聚合物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能;氟硅功能高分子材料;抗生物蛋白质粘附生物材料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被引频次 1338 成果数 226 H指数 19 G指数 32领域: 化学 期刊 79.2% 会议 13.3% 专著 0% 其它 7.5% 总计 226篇 2016年成果数20 2016年被引量143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Electrochemically exfoliated graphene-graphite architecture with MnO_2 for redox ps...
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团队针对Li+/Mg2+分离比和锂离子通量间普遍存在的“trade-off”效应,提出正电荷通道中的反离子效应,构筑了具有高效Li+传输通道的分离膜,并证明了反离子效应在高效锂离子传输中的作用。基于Manning的反离子凝聚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一价阳离子通过与阳离子孔中锚定的反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高...
近期,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课题组(氟硅新材料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型无氟防水剂,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多种织物表面。将长烷基憎水链段的单硬脂酸甘油酯(GMO)引入到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结构中,兼具GMO良好拒水性能和有机硅的链段柔软性的优势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改性硅基水性聚氨酯(WSiPU)乳液,以替代含氟乳液在织物...
近期,浙江大学张庆华/詹晓力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结合物理趋避、接触抑菌和污损脱的多机制协同防污机制,通过附将7-氨基-4-甲基香豆素引入有机硅聚氨酯种,这种基于荧光趋避、接触抑菌以及低表面能协同作用的海洋防污材料尤其适用于海洋静态装备的抗污需求。7-氨基-4-甲基香豆素由于其苯并吡喃酮环而具有抗肿瘤、抗菌、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