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超分子可激活光敏剂的设计策略避免了在分子骨架上引入活性基团的繁琐合成,为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特异性和安全性开辟新途径。该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在CCS Chemistry。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马贺博士,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马贺博士和张希教授。文章详情:A Supramolecularly Activatable Photosensitize...
本文亮点: 清华大学化学系张希教授团队致力于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并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最近,该团队设计了一种超分子可激活光敏剂,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葫芦[7]脲(CB[7])与五甲川菁染料(Naph-α-TCy5)形成的主客体复合...
张希院士是清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致力于将高分子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相结合,发展功能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学,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成果,主要包括:提出了超两亲分子的新概念,在超分子化学与胶体界面化学之间建立了新的桥梁,并以此实现了可控的分子自组装与解组装,为制备新型功能超分子...
张希,1965年12月出生于辽宁本溪,籍贯湖南长沙,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 1982年张希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作为吉林大学和德国美因茨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前往德国学...
近日,清华大学张希教授和湖南大学秦博副教授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聚合物解聚领域的重要进展。文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化聚合物的解聚,通过化学回收得到可重复使用的单体以及与单体相关的结构明确的化合物;二是设计新一代可解聚的聚合物,在温和的解聚条件下实现单体的高效回收。最后,作者讨论并展望了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 全体高三年级同学 收获了一场科学盛宴 院士简介 张希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吉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2018年被任命为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研究。提出了超两...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在自然界自组织思想的启发下,我们一直致力于设计与合成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新型构筑基元,发展基于各种推动力的可控组装方法,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构筑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功能超分子组装体系,通过高分子科学与超分子科学间的交叉与融合,发展功能超分子体...
为了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张希在2004年离开吉大,加入清华大学。直到被委任为吉大校长之前,他在清华度过了14年时间。期间,张希的才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激发,提出了多项重要理论。 清华化学系 整个研究生涯中,他提出了超两亲分子新概念,建立了四种可控超分子聚合的新方法,以超分子策略实现了自由基活性的调控...
张希在清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中担任重要领导角色,他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超分子组装与聚合物薄膜,其中包括静电作用、氢键、配位键等多种相互作用力的应用,推动了界面分子组装技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还涉及形状各向异性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开辟了新途径,使人们能够利用分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