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杨玉新主持。 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超分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张...
-, 视频播放量 595、弹幕量 0、点赞数 8、投硬币枚数 2、收藏人数 4、转发人数 5, 视频作者 yy74626741,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孙俊奇--高力学性能的可逆交联聚合物材料,王淑娟--热固性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再生和绿色化,陈银军--可视化力响应高分子复合材料的
主要奖励与荣誉:1997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特聘教授”;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名列第二); 2005年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06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主要学术兼职:美国化学会La...
张希教授,籍贯湖南长沙,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张希教授为清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聚合物的各种组装技术研究。他在超分子组装与聚合物薄膜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
我做学生时,听过很多学术报告,做老师之后,也为学生作过很多报告,参加学术报告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当年活跃得多,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听过报告之后,常常踊跃提问。有的学生会在提问前先做一些点评;有的学生会一连提出多个问题;有的学生提问很犀利,等等。我很喜欢报告会上的提问环节,也...
张希院士到复旦做学术报告,有幸能够聆听大师讲座,万分荣幸。讲座的题目是,超两亲分子:从分子构筑到功能组装,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所讲内容和感想。 什么是超两亲分子? 超两亲分子是指通过静电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氢键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构筑的两亲分子。一些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可逆...
张希院士,1965年生,湖南长沙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张希院士是清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在超分子组装与聚合物薄膜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学术界有...
两年前的5月29日,中国化学会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CCS Chemistry网络学术峰会”,特别邀请周其林院士、江雷院士、张希院士、包信和院士围绕“化学-主动转型赢得未来”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创新感悟。 在互动访谈环节,就化学工作...
最近几年,年轻科学家及其所在科研单位对“杰青”“优青”等“帽子”的追求颇为热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以下简称“化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人才项目也是一类研究基金项目,不是一个人的学术头衔,对科学家学术水平的衡量还是要根据他真实的学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