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1996-1999)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1999-2001) 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犯罪社会学、比较犯罪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刑事法律关系主体论》,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论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犯罪人利益之载体》...
学术前沿 | 张小虎: 网络暴力的典型事实形态及其刑法定性 作者简介:张小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刊于《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第162-171页。 摘要 暴力系意图造成损害的强制力量。在刑法上暴力由“猛烈性...
张小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7期。 【摘要】生命历程犯罪学是当代犯罪学极富生命力的学术前沿领域,而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同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被引频次 2727 成果数 127 H指数 32 G指数 49领域: 法学 期刊 98.4% 会议 0% 专著 0.8% 其它 0.8% 总计 127篇 1999年成果数16 2009年被引量146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生命历程犯罪学研究经典范式的形成及方法路径——同生群体犯罪生涯研究的构造 2023 - 张小虎 -...
作者:张小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 目次 一、网络言辞侮辱的事实特征及典型形态 二、肆意谩骂型网络侮辱的刑法定性 三、恶毒攻击型网络侮辱的刑法定性 四、披露身体隐私型网络侮辱的刑法定性 五、结语 摘要 肆意谩骂、恶毒攻击及披露身体隐私是网络言辞侮辱的三种典型事实形态。是否存在流氓...
张小虎于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该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从1999年至2001年,他专注于犯罪社会学领域。张小虎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系主任(兼书记)以及学术委员会委员。目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他还是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的副会长,以及...
中国人民大学张小虎教授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堪称我国犯罪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的学术经典。该书既可以成为法学新人的学术启蒙,亦可为研究者获取学术灵感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异常喧嚣的社会,阅读经典能够带来令人宁静与平和的力量;在希望与失望不断交迭的空间,阅读经典有助于导引人拨开重重...
《刑法学》是2015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小虎。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是2009年1月1日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犯罪学研究《犯罪学研究》是张小虎编著,2007年11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二版)《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二版)》是...
《当代中国社会犯罪原因探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 其他 邮箱:zxhlaw@tom.com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老师介绍:张小虎"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