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每次打靶有偏差,张嗣瀛就将射手的控制指令记录纸拿来认真仔细地研究、一条一条地琢磨。校正陀螺仪在导弹上的安装角,是张嗣瀛得出的关键性结论,也是对苏联经验的颠覆式改进,在严格的推导和计算的基础上,技术人员按照张嗣瀛给出的陀螺仪安装角校...
上世纪80年代末,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杰出科学家开始研究复杂性科学,张嗣瀛也积极参与其中。上世纪90年代,张嗣瀛创造性提出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对称性和相似性结构与控制规律研究。 张嗣瀛(左一)在谈论。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嗣瀛在学术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张嗣瀛创办了《控制与决策》期刊...
“他奠定了、创办了这个学科,他又培养了好多代人。张老师一直影响着控制学科发展的进程。”谈到张嗣瀛对控制学科的贡献时,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光红这样评价。 1985年,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的张嗣瀛在北京主持筹办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的“建模...
张嗣瀛,男,汉族,山东省章丘县人,1925年4月5日生。1948年8月武汉大学毕业,1949年10月到东北大学任教。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自动控制理论。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在自动控制理论的稳定性理论、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等方面,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微分对策》,主编《现代控制...
10月4日,我国控制科学与系统科学领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张嗣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在青岛逝世,享年95岁。 1925年6月5日,张嗣瀛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49年10月到东北大学任教。“我对东北大学有极深的感情,不说奉献一辈子也差不多。”济南、...
今年的农历四月初五是张嗣瀛老师诞辰百年纪念日。张老师去世已经五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梦中,而他明言的教诲和身体力行也都有了效果,也已经进入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中,他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他改造了我们,他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张嗣瀛院士文集:庆祝张嗣瀛院士八十华诞》由张嗣瀛编写。欣逢张嗣瀛院士八十华诞,这本体现张先生学术造诣和研究成果、凝聚众多同事和弟子深深敬意的文集出版了。这是大家对敬爱的张先生寿辰的一份生日贺礼。我来为这本文集作序,深感荣幸。张嗣瀛院士在中国控制界是人所敬仰的专家之一。张先生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控制科学与系统科学领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嗣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4日在青岛逝世,享年95岁。10月10日上午10点,张嗣瀛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青岛殡仪馆追瞻厅举行。张嗣瀛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东北大学深切缅怀伟大的教育家张嗣瀛教授 > 生平简介 张嗣瀛教授,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党员,控制科学与系统科学的奠基人,自动控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于1925年6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自1949年10月起,张教授便开始在东北大学执教,并在195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起,他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