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 22-12-29 10:10 发布于 湖北 来自 微博weibo.com #国科大·人物# 今年33岁的张凤娇,已经成为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获国科大“领雁银奖”和“领雁金奖”。对于张凤娇来说,科研是一件将爱好成功转化为事业的事情,未来她还想不停地做下去。本期,一...
导师介绍 张凤娇 个人介绍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张凤娇,2010年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基地班)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博士后工作,2019年1月正式任职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主...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张凤娇课题组常年招聘从事计算和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的博士后及科研助理,课题组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与平台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课题组成员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博士后应聘条件 1、应聘者研究方向涉及化学、材料、微电子、生物以及计算相关方向,主要面向的是有机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及应用,...
张凤娇 有机生物电子器件研究实验室 张凤娇,2010年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基地班)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朱道本院士与狄重安研究员;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博士后工作,2019年1月正式任职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
可再生的即时检测(POC)传感器为疾病标志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类新型解决方案,但是该类器件面临循环使用过程中重复污染难题,难以兼具高灵敏度和优异的循环使用次数,制约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凤娇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狄重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凤娇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Jia Li等人提出了一种药物介导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DM-OECT),可用其作为一种强大的、可重复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传感器,最终表现出了惊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将质子化的吉非替尼静电吸附到聚(3,4-乙撑二氧...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狄重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凤娇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Jia Li等人提出了一种药物介导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DM-OECT),可用其作为一种强大的、可重复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传感器,最终表现出了惊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将质子化的吉非替尼静电吸附到聚(3,4-乙撑二氧...
科学前沿系列云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凤娇-溶液法调控的有机半导体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凤娇 #科研云 - 科研云于202403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张凤娇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狄重安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佳博士等合作,提出了药物分子探针介导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DM-OECT)新理念,构建了兼具高灵敏度和优异可再生功能的血液生化物质传感器。该器件以吉非替尼药物分子接枝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