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亭栋、王振义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砒霜)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教授出生于1924年,今年已经96岁高龄。 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是,电话连线张亭栋时,接电话的张亭栋女儿表示不知道未来大奖是什么,哪里办的。要对标“诺贝尔奖”、“图灵奖”等...
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几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
9月6日,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生命科学奖” 颁发给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和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以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期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9月6日,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生命科学奖” 颁发给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和上海交通大...
因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张亭栋与王振义共同获得“生命科学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成为当今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治愈率达到90%,拯救了众多患者...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获奖名单。张亭栋、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作用,摘得“生命科学奖”。另外两位获得此大奖的为,卢柯获得“物质科学奖”;彭实戈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9月6号上午,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的奖项陆续公布,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的王振义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教授荣获“生命科学奖”奖项。 图1.2020未来科学大奖的四位获奖人 此次颁奖典礼对两位科学家的获奖评语为:表彰两人在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作用。
张亭栋和王振义的贡献对比 张亭栋和王振义都是在医学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张亭栋是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而王振义则是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治疗作用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都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砒霜和全反式维甲酸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教授。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
6日上午,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获“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柯因其开创性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获...
2020生命科学奖获奖人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的王振义院士,以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张亭栋教授与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研究的故事。 张亭栋教授出生于1932年,18岁即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随后的求学生涯中,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