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可以视为「科斯理论」在合约领域的一个具体实例——无论租佃合约如何签订,最终都不影响实质的收入分成。张五常和科斯的区别在于,科斯的论文是长篇大论的叙述,而张五常使用了简单明了的数学模型。科斯的论文被引用超过三万次,是所有经济学论文中被引次数第二多的文章;而张的论文,只被引用了二千...
想要了解这本书的成就就一定要先去了解一下作者张五常,1935年出生于中国香港,年少时常常考学不入或进入后因成绩不好被开除,出国至加州大学读经济,一路至博士学位,32岁在长堤大学完成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同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即使这位经济学家不是少年天才,却向我们证明了努力学习总会有所成就的意义。在兜...
张五常,《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商务印书馆,2000年8月第1版,易宪容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译。 一、地租理论 40年代末到50年代,台湾也施行了土地改革,这其中一个重大过渡性举措,就是“把地租在年收成中所占的百分比,从平均估计数的56.8%减少到统一的法定最高比例37.5%。”...
张五常佃农理论解读 张五常是中国现代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佃农理论,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土地问题和农村经济结构上,旨在解决中国农民的低收入和低生产力问题。 首先,张五常认为土地问题是导致农民低收入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中在少数富农或地主手中,大...
但为了突出重点,我们主要考察张五常《佃农理论》的如下内容:1.第三章:传统佃农理论的错误根源;2.第四章:交易费用、风险规避和合约选择;3.第六章:增加耕作集约度的假说;4.第七章和第八章:增加耕作集约度的证据,其中的作物选择模式与边际作物,是张五常最得意的实证部分。
张五常的核心观点是,佃农的收入等于其边际生产力,地租亦遵循这一原则。他通过假设市场上的薪酬机制和协商能力来支撑这一理论,尽管这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争议,但他的理论被视为科斯定理的生动例证: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理想状态下,产权的划分不会影响效率的实现。科斯以农民和牧民的案例阐明了这一概念,实际...
张五常的《佃农理论》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无论采用分租、定租还是自耕农形式,土地利用效率均一致。张五常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对分租模式的批判,证明了不同租佃模式下的收入分配最终相同,农民的收入与地主的收入均与各自边际生产力相等。这一理论挑战了传统观点,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市场充分...
内容简介:《佃农理论》是经济学家张五常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书中诸多精彩章节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张五常这本论文集主要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做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奠定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基础。
张五常佃农理论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张五常简历 1935年出生在香港1959年洛杉矾加州大学经济系本科,师从当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1年洛杉机加州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硕士,1963年洛杉机加州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硕士,1967年取得博士学位.1967年芝加哥大学,师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1982年...
最近读完了张五常的《佃农理论》,真的是收获满满。张老师的这篇博士论文,花了整整八个月时间完成,简直是经济学界的奇迹。他在中文版序言里提到自己的学术严谨和科研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精通书画,对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了如指掌。他的人生真是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