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出绿色化和数字化相互交融的趋势和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7日至18日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主要著作有《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等。 摘要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力。...
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主要著作有《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等。 摘要 ...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新时代提出的新方略。厦门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居于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高达60%以上,开启了一条统筹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数字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数字化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数字化绿色低碳产业,推进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努力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当下,我们要协调好建设数字生态文明与发展绿色生产力的...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地从旧的生产力向新的生产力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生态环保产业是连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桥梁和纽带,是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的产业表现。在“危”与“机”共存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推动我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云飞教授。
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2002学年,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当选学者,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哲学系招聘研究教授(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 “生态文明文献选读(中英文)”(本科生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