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哲学硕士4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节“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人—世界”和“主体—客体” 一、“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种 我所主张的哲学是讲人生境界,即人对世界或天地万物的态度问题或关系问题。平常说哲学是世界观,我把世界观理解为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是对世...
所以我们主张哲学应当超越科学。
咱们的哲学课上,张世英老师就给我们普及了很多道理,虽说这道理一开始听起来有点复杂,搞得人有点懵,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是细细一琢磨,你会发现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哲理,只不过换了个更“学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就有个著名的观点:“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听上去像是在打马虎...
哲学从思考普遍问题开始。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思考源于惊异,而惊异是“无知”与“知”的中间状态。若完全无知,则不知“惊异”从何谈起,若完全知道了,明白了,则没有“惊异”可言。“只有从无知到知的那一过渡状态中,才产生了惊异”。根据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考证,古希腊早期思想...
哲学哲学 认识论 境界 结构 张世 审美 人生 意识 含义 道德 语言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第六卷收《哲学导论》一书。此前出版的《天人之际》一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了作者从主客关系式的传统形而上学(又称"在场形而上学")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注重现实生活的哲学转向。其后,作者花了几年时间,从理论的...
二、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 1. “真无限”难以在现实中实现。黑格尔主张的无限性虽然可以在抽象思维中达到,但在有限现实中难以实现。有限事物本质上无法达到绝对完满性。2. “真无限”仍保留人与万物之间的界限。黑格尔的哲学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尽管在理论上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但在实践上仍存在...
第二十五章 古与今 一、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 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融合的观点,代表人与世界融合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分别代表融合与主客关系的两种观点,适用于人与自然、物及古与今的关系。将古与今看作一体,认为历史研究的最高兴趣在于从古往今来的连续性和统一体中理解...
《哲学导论》张世英读书笔记科学技术史科学史及其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丹皮尔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究竟是什么查尔默斯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科学技术史科学史及其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丹皮尔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科学技术哲学...
第十九章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哲学史上的道德观 1.西方传统哲学导致轻视感情欲望的道德观 西方传统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主流思想,是以追求超现象的本质、超感觉的理念、超特殊性的普遍性为哲学的最高任务,…
西方哲学传统认为有高于无,肯定高于否定,生和善高于死和恶,就是执着,执着与“空”是对立的。禅宗的“真我”就是这个“空”,就是这个有与无相互转化的动态的整体,所以悟到“真我”,也就是从这个动态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是不像西方传统哲学那样执着于“自我”,也不执着于某一事物或某一个方面。执着就是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