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夕,男,1953年9月生于武汉,籍贯湖北鄂州。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 张三夕 领域 文学 性别 男 所在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所在部门 文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是否博导 是研究方向 文学,史学,古典文献学 人物...
张三夕教授在孔学堂讲徐霞客 2025年3月9日上午,著名学者张三夕在孔学堂明德堂为听众奉献了一场名为“壮游侠客·千古奇书——关于《徐霞客游记》的思考”的讲座。 张三夕教授198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全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求学生涯中,先后师事程千帆、张舜徽二先生。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湖北大学、华中...
我国推荐书目的萌芽很早,有学者认为,《国语·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中记载的“为太子推荐的九门课程”和《汉书·武帝纪赞》中记载的汉武帝“推荐六经”可以视为两种没有单独成书的推荐书目。据目录学家王重民等人所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编号为P.2721的写本文献,其中收录的《杂抄》一文保留有完整的《唐末士...
张三夕教授将《论语》中的问题汇集为“孔门二十问”:问孝、问政、问知、问明、问君子、问仁、问友、问崇德辨惑、问事鬼神、问士、问士之达、问耻,启发学生认识到问题域与问题边界在何处。除此之外,张三夕教授提出,对于学习《论语》有余地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
张三夕:浅谈梁归智教授红楼探佚学的学术价值及相关问题 首先感谢辽宁师大文学院的领导、梁湘如老师及梁归智先生的弟子们的热情邀请,请我来参加纪念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者梁归智先生逝世五周年的会议。梁归智先生 梁教授和我算是广义的“校友”,他“文革”前曾经在华师一附中高中读到高二,“文革”中作为知青下放...
——重读张三夕著《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 曾大兴 张三夕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家。他是中国古典文献学泰斗张舜徽先生的第一个博士弟子。他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这本教材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同时被国内六七十所高校...
《张三夕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一书是为纪念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三夕执教五十周年而作。全书主要分为论学精选、友朋印象、问学漫忆、弟子文录四大部分。论学精选收录了 张三夕教授的代表文章《论苏诗中的空间感》《论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的机制》《论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展现其为学大概。友朋印象与问学...
张三夕: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期间,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独立形成。这一时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之上。这个时期文明对话所具有的形态特征,蕴藏丰富...
王齐洲:博雅君子——张三夕教授印象记 今年9月中旬,三夕教授的弟子曾军给我发来短信,说是他们同门正在筹划一本《张三夕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作为张老师的朋友和同事,希望我能写点东西以作纪念。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我和三夕1978年相识,后来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培养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和博士近...
具体行动发生在当天下午两点半,他们一行四人——张先冰、张三夕、阮争翔和阮争翔的学生樊姗姗,前往东湖梨园附近的管委会。在经过门卫的登记和电话沟通后,他们被指引至文秘组办公室,尽管樊姗姗的相机闪光灯引起了小楚的注意,但他们的提议得到了认真对待。张三夕教授递上名片,解释了他们的身份和来意,即...